bd半岛新闻
bd半岛体育证券投资学论文范文
现行的《证券投资学》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课程实践环节偏少。现行模式既不能突出课程特征,又无法满足与此相应的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概括:
学院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根据学院自身所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与现代证券行业岗位的需求,筛选出科程中与以上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而不是简单照搬联建学校的教学内容。由于联建院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本院相关内容皆有差异。简单复制极易造成“水土不服”。
证券投资学课程特征之一是应用性、实践性较强,过多课堂讲授比重,使得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过多配置于课堂教学,无法凸显课程这一特征。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独立崽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方面缺乏一些有效手段。
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开展活动不足,特别是与金融证券公司的实践安排缺乏系统有效安排,缺乏专业实训。实践课程安排仅仅局限于行情分析,缺乏操盘实训。这与《证券投资学》课程特征相悖。
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试卷考试+平时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对于本门课程学习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试卷考核侧重理论知识的静态考察,无法反映本门课程的动态性时效性特征;二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够,无法体现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d半岛体育使他们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难以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因而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出发,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明确并深化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知”,即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证券投资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二是“会”,即要学会运用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和判断股市价格变动趋势的能力。三是“行”,在知会的基础上要把对课堂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的掌握转化为应用能力:通过解读行情,分析技术指标,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并通过虚拟投资模拟做出投资决策,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实战检验教学的全部过程。突出并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在证券模拟实验的建设的基础上,调整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其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至少安排两名教师具体负责实践环节)。建立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实践,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同时,创新教学环节,按照实践→自学→讲授→再实践,循序渐进有序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积极倡导这种发现式、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抛弃课程体系系统性与完整性的传统做法,强调课程体系的简约化、结构化,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整体性、探究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弹性的证券投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时补充我国证券市场的新情况、新事物。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此,应该逐步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创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具体而言就是突出强调运用模拟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模拟教学的内容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交易模拟、基本分析模拟、技术分析模拟、组合投资分析模拟。模拟教学中,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深、沪两市的行情,利用证券分析系统,演示大盘和个股的走势,讲解各种技术分析的方法,利用模拟股票交易系统,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使学生真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最后在模拟教学结束后要形成完整的投资分析报告。切实加强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证券投资学》中的理论部分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上课过程中只是教师一味地灌输掌生如果感兴趣可能会听一会儿,如果不感兴趣可能会开小差或看其他的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传统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流于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而缺乏实践深度。但《证券投资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如著名的K线理论、扇形理论、缺口理论、波浪理论等,对实际的证券投资分析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这些证券投资理论的教学只有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由于入世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比较快从而这两年的证券市场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如QFll、开放式基金、股权分置改革等而现在高校的证券投资教材基本体现不出这些新内容,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从《公司法》中有关股份公司的知识到《货币银行学》中的金融投资工具和金融市场再到《经济学》中有关宏观经济的知识、《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以及各种技术分析工具,对学生的要求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灵活的技术分析能力,仅凭期末的一次考试很难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公正的评判。
为了让学生对证券市场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我们通常组织学生在开课第一周到证券公司进行参观,并请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给学生进行介绍赴学生初步了解证券公司营业部的职能以及证券交易流程。
在第一次上课时,我们要求学生在一张纸上无记名给老师提出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求和期望。在以后上课期间也可以提意见和建议。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会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因为提问情况要计入平时成绩所以学生在课前就会提前复习预习。授课过程中在遇到需要结合以前所学内容或其他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时我也会提问。这种提问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联系到一起,加深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有些授课内容我们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上讲台给同学们讲授。比如“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我在讲述各自的运作原理之后掌生分为两大组各自介绍两种基金的优缺点总结投资原则。这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加深他们的理解焙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在学习完“投资基金”这一章后,有的同学把生活费中的一部分活期存款拿出来通过购买货币式基金尝试进行最初的证券投资。针对教材信息的滞后性我们把学生进行了分组海节课开始时会要求某个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这几天证券市场的走势以及最新动态和焦点问题,这样学生都会在课前课后浏览相关网站和报纸杂志,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证券市场的最新情况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或者“两耳不闻窗外事”。
案例在理论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形象性通过案例,能够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能够化深为浅化难为易。选择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将一些难以理解、烦琐枯燥的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河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知识后裁们会一起分析上市公司的设立方案、招股说明书,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当中的重要知识点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干条条;在国债知识学习后我们介绍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现状要求学生分析327事件发生的始末以及国债期货再次推出的原因既保证让学生的信息与证券市场发展同步汉能够培养其运用所学对新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证券投资学教学涉及大量的图形、公式、技术指标、数据资料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声音、图像、文字、颜色的综合应用河以化抽象为形象再现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股票、债券的票样学生可以对金融投资工具有直观的感受。播放最新证券市场动态视频录像,能够让身处校园高墙内的同学了解市场的实时变化情况感觉自己就是证券市场的一分子。运用P。(erpdnt可以把复杂的技术分析图像展现在课堂上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对分析软件及技术分析工具的掌握。
《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分析手段的运用上。利用金融实验室教学膜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焙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课程学习结束后肩一周的时间专门进行《证券投资学》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深刻领会证券投资分析中的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能够运用宏观、中观、微观分析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个股针对具体的一个股票使用图形分析、指标分析等方法对个股近期走势做出预期分析。通过建立证券投资组合进行模拟投资最终提交投资分析报告并对一周的投资结果盈亏状况进行分析。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及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运用计算机、网络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完《证券投资学》之后的暑假掌校将会安排其在证券公司进行一个月的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证券交易的整个流程,了解证券公司的运作、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最主要的是可以运用在课堂和课程设计中学习的投资分析方法协助其在证券公司的实习工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走上工作舞台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学校的要求专业课必须要考试。结合《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把最终成绩划分成几大块平时成绩(点名十作业)占10%、互动环节(讨论十提问)占15%,小论文占5%,期末考试成绩占70%。卷面考试采取开卷的方法投有死记硬背的内容,大量的不定向选择和判断改错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综合论述题、分析题则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特点并结合你的投资理念选择投资对象,阐述理由”,许多平时习惯传统考试方法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分析自己的投资选择甚至想从书上找到答案而真正理解投资工具特点及我国证券市场现状的同学,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投资理念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流畅。这种考核办法结合了教师要求、上课表现、知识理解、运用和掌握,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
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进捉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模拟投资、营业部实习等环节涉及到了诸如投资分析、实践时机与技巧的把握、投资心理变化、投资理念与规范等内容使得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会。有的学生甚至在学完《证券投资学》课程后自己也参与到了股票投资当中。
通过去证券营业部实习和模拟投资等活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从真投入献计献策改变了过去上完课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各奔东西的情况大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爱互助之情。
我系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由北京世际金融信息有限公司主办的“我学我用—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族比赛历时两个月,吸引了全国200多所院校的二万余名学子参加。我们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在考研和就业双重压力下积极参加比赛,每年都有学生能够在期货组、外汇组和证券组中获得优秀奖。
同样的课程采用不一样形式的教学过程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不同形式的教学过程,给出一种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安排,大致分为模拟交易行准备阶段、模拟交易进行阶段、模拟交易行为延伸阶段、模拟交易融合阶段以及模拟交易总结阶段。
在这里先不做任何的理论介绍,直接在课堂上现场演示如何注册网络上的模拟交易网站,成为模拟炒股用户,这里可以要求全班学生进入同一组别,注册相同初始资金(比如本金10万元),以方便到学期结束结算时进行评比。注册成功后现场演示如何进行股票的买卖,在演示的过程中把操作的相关规定做讲授,比如股票代码、行情软件、交易时间、交易规则等等,并要求学生回去后进行注册并随机买入少量自己能打听到的股票,在下次课之前就进行结算登记,体验一下整个买卖过程。并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回去在课堂对行情交易软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摸索研究,形成问题下次课讨论,在后面的教学中这种分组交流和讨论的形式一直要持续下去。这样学生首先会掌握了股票的基本买卖行为,这会让他们觉得炒股很简单只是一买一卖的行为,这时以适当的问题形式进行引导,比如:什么是股票?股票是证券?证券又是什么?还有哪些证券?为什么简单的买卖后有人赚钱有人赔钱?现实世界中又如何进行股票开户和交易?如何选股?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下面的理论知识介绍部分。
在讲授了如何进行基本的模拟交易后,将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整个框架介绍给学生,整个课程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证券及证券市场基本知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市场监管部分,其中前三部分无疑是重点。前期的理论铺垫阶段就是指证券及证券市场基本知识介绍阶段,介绍股票、债券、基金基本证券以及期货、期权等衍生证券的基本知识,这里可以借助模拟交易的行情软件及一些证券网站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可以相应地进行模拟操作,比如进行基金交易,期货交易(包括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侧重股指期货,)权证交易(国内权证较少),借助模拟操作行为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前面基础理论掌握的基础上对模拟交易行为进行延伸,在学生模拟交易记录上问些“为什么”:为什么买这种证券?选择证券的时候有没有理论依据?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才能获利?等等。要求学生在后面的模拟交易行为带着这些疑问进行,并结合小组讨论最终形成课堂上的讨论,让学生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起寻找理论知识支持实践行为的兴趣,这样在后面的理论分析中,学生是带着疑问去想,带着问题去听,从而有利于下面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相关理论的接收。
可以这样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中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这块是不需要课本,只要借助于网络模拟交易行为和证券交易行情软件就能完成的,而且由于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教材也只记录了一些经典的和基础的理论,而在现实中会不断出现新指标、新方法等,现在的交易软件也允许个人根据自己的投资习惯形成自己的投资企业曲线或者投资指标。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贯穿于模拟交易过程中进行讲授,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习理论,理论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这部分理论知识主要启发学生:证券市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是我们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学习证券知识,参与证券市场就要学会透过证券市场看经济,同时只有时刻关注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才能把握住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这阶段先进行理论总结,将整个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理论框架进行总结,将重点突出,难点进行强化,比如期货期权的交易原理。接着对学生的模拟操作进行总结,这部分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首先可以将学生模拟结果进行汇总,选择操作结果最好的学生,让他谈谈自己的操作心得;其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模拟操作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可以结合自己的操作记录挑出某只具体的股票,针对这只股票做基本介绍,基本分析(宏观、中观和微观)、技术分析(K线、形态分析、指标分析等等),形成这样一个分析报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理论分析过程,这个理论分析过程还是以这个课程的框架为线的,因此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而闭卷考试又以基本原理、经典理论为主。学生面对这样的考试方式通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也就是死记硬背,这其实考查不出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在这种考试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是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与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相违背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首先应该加大平常模拟操作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其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结合开展课程的形式来决定:若是以必修的形式开展,那就要进行考试,在考试时试题也应该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进行理论考核,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知识外,可以尽量用实际中的案例分析,不要太多考核那些抽象的实际中运用不多的理论知识,真正发挥学以致用;若是以选修的形式开设的课程,完全可以用上述的模拟分析报告的形式代试,这样在起到考核作用的同时又是一遍学习和复习的过程。
这种以股票模拟交易开始的授课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这种授课模式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这是一门不同于一般教学模式的课程,让他们接受这是一门重参与的课程,一般来说,直接进行枯燥的理论授课时学生们是被动学习的,接不接受他们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选择性,而直接介绍模拟操作并要求参与进来却是个化被动为主动,不得不接受的学习过程。其次,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了课后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这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最后,相对于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而言,只要最终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过程形式是可以多样的。综合多轮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先模拟后理论的讲授模式要比先理论后模拟的讲授模式带来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学习效果都要好。
笔者出于慎重的态度,曾经在此门课程开始之前对于所授课程的学生进行随机式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1.有近四成的同学不具备基本的金融学基础知识以及证券相关知识;2.有近七成的学生对于课程所学的知识与目的并不明确;3.有四成左右的学生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过证券投资的具体操作;4.有两成左右的学生不定期的关注股票;5.有不足一成的学生具有较专业的投资知识并正在参与实盘操作。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教学对象(学生)对于课程所授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这是每门课程都不可避免的情况。然而证券投资实务的课程教学较之其他课程的教学环节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本门课程的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证券投资理论的掌握与证券投资实践经验配合,才能够达到课程的预定目标。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人与授课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明确而固定的,即,在授课环节中,任课教师扮演授课人的角色,而学生扮演授课对象的角色。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不同在于,授课人,授课对象都可以、也很有可能是证券投资实际操作环节的参与者,是证券投资者。这使得授课人与授课对象、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并不像其他的课程那样明晰。一名学生具有的证券市场实际操作经验,很可能是相当丰富的,甚至可能超过授课教师。
由上文可以得知,不同经验、经历、知识储备的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满足课堂学生们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便成为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说来,由此而产生的授课对象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情况:1.不具备任何证券投资理论知识与投资实务经验的学生;2.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但不具备证券投资实务经验的学生;3.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实务经验,但不具备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学生;4.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也具备证券投资实务经验的学生,具有短暂股龄的学生;5.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也具备证券投资实务经验的学生,具有较长股龄的学生;
当代的教育理念主张“因材施教”。因此,在课堂教育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知识理论水平与不同知识经历的学生,对于课程的教学需求也是不同的:1.对于不具备任何证券投资实务知识的学生,使用常规的授课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最为有效率的教学方法;2.而对于具有一定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或证券投资实务经验)的学生,他们的需求具体来说可能更加限定于他们不了解的那部分领域:即对于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但不具备证券投资实务经验的学生,他们往往对于证券操作的实际操盘技巧等知识更为感兴趣;而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实务经验,但不具备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学生,他们更加希望能够得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指导;3.对于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也具备证券投资实务经验的学生,具有短暂股龄的学生,他们更加期待能够得到类似于讲座或者培训式的指导;4.对于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也具备证券投资实务经验的学生,具有较长股龄的学生,座谈会、沙龙、头脑风暴式的教学过程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由前文的阐述可以得知,课堂教学要求有针对性。那么如何具体处理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按照笔者问卷调查的显示,超过七成的同学并不具备证券的理论知识,或仅具有少量且非常不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课程教学环节设计的过程中,理论教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占据基础地位的环节。
例如股票、流通股、非流通股这三个名词概念,第1类同学可能曾经从身边的人、新闻或者报刊上见过词语,但对于三个词语所指的概念、含义仍然是一片迷茫。对于这类学生,定义的阐述与概念的解释仍然应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教材的解释,学生可以得知:“股票是股份制企业所有者拥有公司资产和权益的凭证”;“上市的股票称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级市场)自由买卖”;“非上市的股票没有进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买卖,称非上市流通股”。通过课堂回访,在本堂课程结束之后第1类学生对于定义的记忆率在70%以上,对于毫无任何基础的学生可言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的不系统与不完整,存在大量的盲点,因此,系统的知识讲解与梳理对于他们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以“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这个课程知识的授课经验为例:按照教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股票的市场价格由股票的价值决定,但同时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供求关系是直接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都是通过作用于供求关系而影响股票价格的。由于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所以股票的市场价格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波动性特征。股票的理论价格不等于股票的市场价格,两者甚至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股票的理论价格为预测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是股票市场价格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在这个问题上,上述不同类型的同学,能够从这里得到的信息也不相同。对于不具备任何理论知识储备的同学来说,立刻理解这一问题显得比较困难,而对于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往往有如数家珍或者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便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理论教学中有如下两个知识点:知识点1:股票有几个特性,无期性、权责性、流通性、风险性。知识点2: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票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出现。股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它是调动产业机构和产品机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途径,也是投资者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对比以上两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知识(理论、实务)的同学能部分甚至完全答出股票的特性,而对于股票的发展历史能够答出的学生寥寥无几。即便是具有多年股龄的学生,对于以上知识的掌握率也不足10%。因此宏观理论的教学与阐述仍然是教学的重点环节。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的同学具有证券投资的经历与经验(作为一名学生投资者),另外还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对于证券投资教学非常有兴趣。有些学生曾在课余时间表示,自己进入股市后,赔了赚、赚了又赔,赚的远不如赔的多,亏损累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又没有掌握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技巧。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强大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证券投资实务的演练中来。
在实际演练的过程中,具备一定实盘操作投资经验的学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了专业性。例如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述出股票分析包括的两个部分: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他们可以说出基本分析研究影响股票供给和需求关系变化的因素,对于根据股市行情变化的技术分析也有一定的了解;而大部分不具备此类经验的学生对于实盘操作往往在初期比较迷茫,需要更多的鼓励与启发。
主要通过入市时机与操作时机两个角度来培养。A.入市时机。选择有利的入市时机对投资效益有决定意义,它比选择哪种股票更为重要。对入市时机的分析也就是对股市未来大趋势的分析。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很多。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内政治社会情况、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现状和投资意愿等多方面的分析和展望。B.操作时机。这里又可分为等底与见顶两种操作时机。等底是指股价见底一般经过狂跌后反弹再跌、低价波动、成交量逐步放大见底回升过程。能够在股价见底之后的回升阶段投资入市是最有把握的选择。形态上有U型V型W型。见顶是根据艾略特波浪理论股价见顶一般三到五个阶段:(1)开始股价不断上升,成交量也逐步放大,随即继续上升,到达峰值后成交量减少;(2)均势阶段,股价和成交量此起彼伏,呈落势但波动不大;(3)骤然下跌,虽有反弹也于事无补。在峰值时卖出是离市的最佳时机。
如“怎样使自己的股票投资有效增值”这一话题展开广泛的课堂讨论,通过大家讨论的结果,再讲教材上的理论引入,即投资股票收益是由两个方面获得的。一是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配送股份(做长线投资),二是赚取股票差价(做短线投资)。由长线投资可以引出基本面投资等一系列的实盘操作方法;由短线投资引出MACD、KDJ等一系列技术指标的讲解与应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做到培养兴趣、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目的。
如以“如何选择一只股票投资”为专题,可以涉及到一下几个子专题:1.投资行业的选择,如行业现状如何、发展前景如何;2.投资对象的选择,如公司所属类型、公司的利润如何;投资操作技巧,如买入时机的选择、卖出时机的选择等。在一个大的专题下可以涉及几个小节甚至几个章的内容,做到了同类、相关知识的系统总结与整理,对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以及运用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古人的许多投资理念与投资技巧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如春秋时期的计然之策,将其引入课堂的教学环节,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计然之策的许多理念,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因此系统地学习与讲解这些经典典籍,与课堂教学的教材相配合,能够有力地提供佐证与依据。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尝试引入当今诸位投资大师的投资名言,供同学们参考与学习,既学到了知识,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榜样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在证券投资实务这门课程上,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是随时可以互换的。有的学生在证券投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绩,因此,适当的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空间与平台,让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投资经验与投资心得,分享成功的喜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师生教学氛围与互动。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分散风险是证券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但国内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上市公司资金过度募集、盲目投资,既得利益群体获得暴利;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亏损惨重,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国内中小投资者的盈利状况是一赚二平七亏损。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是导致市场严重畸形的主要原因。
迄今为止,中国证券市场主要定位始终是为融资服务,而不是引导资源最优配置。早期是为国有企业服务,性质是扶贫,期间发生了很多臭名昭著的案例,例如20世纪90年代红光实业明明是个连年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却在当地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联手操作下,包装成绩优企业上市,肆意坑害中小投资者。中小板和创业板成立后,其积极效应并没得到有效体现,反而很快成为权贵资本的又一圈钱工具,重融资,轻经营,过度募集资金,批量创造亿万富翁现象比比皆是。过去几年中很多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公司,上市前严重造假骗取高价发行,上市后业绩迅速大幅度缩水,市场沦陷为欺诈者的天堂,中小投资者的地狱。
中国证券市场在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虽然管理层经常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重中之重”这一口号挂在嘴边,但从其制定的具体政策来看,不但没有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反而是一直把中小投资者当成炮灰,尤其是2009年后制定的关于新股发行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说政策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不仅没进步,反而在倒退。监管层轻描淡写地处理市场上众多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实质就是鼓励犯罪,例如深交所的那些所谓严厉谴责公告不过是贻笑大方,愚民而已。
国内证券市场发展速度很快,短短20多年,就基本达到国外成熟市场近百年的发展规模。但市场发展过于追求速度,积累的隐患太多,除了上文提及的监管问题外,市场的价值投资取向也存在很大的偏差,例如白酒类上市公司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市场热捧的对象,洋河股份的市值居然能一度超过宝钢股份等。国内市场不仅缺乏像微软那样真正高科技公司,也缺乏像汇丰银行那样真正的蓝筹股,长期前景十分堪忧。
国外成熟市场上业绩优良的蓝筹股往往会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长期价值投资是主要取向。而国内上市公司大多是铁公鸡,可怜的分红相对于严重高估的股价来说不值一提。国内股票价格始终是由资金推动下的概念炒作决定,和宏观经济及公司基本面的关联度并不大,例如2001至2006年期间是国内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但股票价格连续下跌,大多数股票价格跌幅在80%以上,2013年国内经济发展明显放缓,但创业板中很多公司股票价格却翻了好几番,根本无视基本面的恶化。从长期资本增值的角度出发,国内股票市场整体上根本不能创造财富,对广大投资者整体来说,亏损是必然的结果,这也迫使广大投资者“低买高卖”,进行短期投机。
在国外成熟市场,技术分析已过时,各种复杂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必须掌握的工具,所以成熟市场主要以专业机构投资者为主。虽然国内市场已培育了基金公司等各类机构投资者,但始终有大量的中小投资者参与,其中不乏众多抗风险能力很差的老年人,技术分析一直是被采用的主流投机分析工具,总体来说依然是。
尽管技术分析在早期的投机市场中证明了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长期价值投资才是王道。事实上即使在投机市场上技术分析应用也时常发生较大的误差,历史表明,国内曾经的那些股神、专家鼓吹的各种技术分析方法根本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例如,唐能通编写的《短线是银》一度畅销全国,然而短短几年大师就沦为世人啐弃的江湖骗子。
教科书上的相关理论很简单,技术指标机械性的记忆也很容易,但具体应用时学生们却很难活学活用。授课时必须讲述清楚各种技术分析理论背后所反映的资金流向,例如,众所周知的W底和V形反转等经典形态归根结底是由市场主力资金的操作意图及资金的流进、流入情况等决定的。
股价的实际走势和技术指标发出的买卖信号相反是国内市场的又一大特色,必须让学生明白,二级市场的盈利模式实际上是市场主力资金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一旦技术指标被广大中小投资者所掌握、运用,成为指导他们投资的工具,那么市场主力必然会反其道而行之。市场主力凭借其资金优势,再加上监管的缺失,可以轻松操纵市场,反指标操作,获取暴利。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操纵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技术指标失灵已成为常态。
学生们往往会机械地理解一些经典理论,例如对国内市场上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来说,其资金规模只有几万元人民币,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进行组合投资的实际意义并不大。股票下跌后补仓以摊低成本是又一个很容易混淆的理论,实际操作中,很多中小投资者往往会错过止损良机,结果是越买越亏,亏损急剧放大。应结合实践,让学生们明白资金规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内在关系,辩证地理解经典的投资理论。
从笔者所在学校来看,三年级本科生大多能很好地掌握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并不真正了解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种种特色。
在监管层的不作为下,国内上市公司中各种造假行为泛滥,种种花招层出不穷,尤其是在IPO过程中,业绩造假十分普遍。明明是严重的造假违法行为,却被轻描淡写地处理为粉饰,监管层不仅仅是放纵造假行为,从其这几年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更有为虎作伥的嫌疑,例如,2013年开展的号称史上最严的财务检查再次被证明是徒有虚表。本人讲授相关内容时,会挑选一些上市前夕业绩高速增长的公司,作为案例让学生跟踪研究。
除了少数垄断行业的具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以外,数据表明,国内的所谓绩优股大多短命,好不过3年是普遍现象,例如四川长虹、华锐风电等。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独特国情,例如过去10年中,房地产的过度发展对实体经济领域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
为美化财务报表,上市公司采用五花八门的手段,通过营业外收入等调节净利润,例如地方政府给予上市公司几千万补贴,大股东无偿赠送上市公司上亿资金等,种种雷锋现象往往使学生们十分困惑。笔者会通过实际的案例,一方面向学生阐述其中的利益关系,使其明白背后的种种奥妙;另一方面使学生们了解当前市场中常用的一些通过营业外收入等操纵公司净利润的方法,以及监管层曾采取的一些针对措施。
(1)没有适合的案例。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而教科书缺少与时俱进的案例,表现一是案例缺乏,二是案例更新慢,尤其是在这几年中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的时期,从股权分置改革推行到期权的推出,再到股指期货和卖空机制的推出。学生学习要能跟上时代,亟需研究正在发生的各种案例,使学生能够融入时代。
(2)学生主动性不强。由于学生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一下子让他们炒股票不知道如何参与。可把参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充当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或机构投资者,在模拟的股票市场中,从事上市公司包装上市、证券公司包销股票和机构投资者买卖二级市场股票等一系列经营活动。通过模拟炒股票与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达到体验股票市场博弈、应用证券市场理论、培养创新炒股票思维和提高炒股票操作技能的目的。
(3)教学效果不明显。证券投资模拟如何为学生设想,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心理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实验任务呢?经过比较,发现案例设计教学法能够比任何其他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学生必须担负主要的学习责任,因此能够训练学生担当责任的能力。和其他教学法相比,案例设计教学法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最佳教学法。此外,案例设计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可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设计教学法是完全可行的。
案例设计教学法就是采用设计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设计教学法体现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程及其理论。可以简单地把设计教学法分为5步:安排真实的情境;根据情境设定刺激思维的课题;查找资料做出解决疑难的假定;以活动去证验假定;根据证验成败得出结论。
(1)案例设计。案例设计教学法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动态案例替代和验证教材中的静态案例。我在运用证券投资学模拟炒股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些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股票实战与模拟交易的区别。模拟抄股,你买卖股票,无论买卖多少都对股票的价格没有影响。模拟股票的价格是由现实生活中的股票价格而决定的。也就是说,也许你在模拟中赚了很多钱。但是如果你真把等同于模拟股票的钱投入到现实股票当中,你赚的钱可能要比模拟中的钱要少。因为现实股票中你的介入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而模拟股票中无论你买多少都不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因为模拟的股票价格是由现实股票价格决定的。炒股对于散户而言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模拟炒股因为没有资金上的投入,所以在操作中往往比实战中更放得开,更准确。二是模拟炒股战绩只是大学生一门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bd半岛体育模拟炒股票对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帮助很大,不过,由于大学生模拟炒股票的赚钱的多少存在运气的成分,考核的时间也比较短,有一些学生可能很认真,可是模拟炒股不但没有赚钱,还可能亏钱。因此,在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时,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做区别对待,不要让学生丧失后续学习的信心;三是对于比较好的学生实时进行点评。在一个学期证券投资的授课时间里,证券市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闻和热点个股及板块轮动,在提示学生关注这些信息的同时,对每个学生的模拟炒股票进行实时的点评。
(2)基本分析。一是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宏观经济运行趋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上升,证券市场市值自然上涨。宏观经济趋好对公司效益及自身收入水平预期上升,人气上升,证券市场平均股价走高。财政政策对证券投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从而扩大社会供给。证券投资风险的评价和管理由于投资债券可能遭遇到各种风险,造成损失,投资者需要对所投资对象的风险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估,以减少可能的损失。证券的风险管理对于债券、基金、期货、股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应认真对待,利用各种方法去理解风险、辨别风险,探寻风险产生的根源。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去回避风险,减少炒股票损失,力求获取最大效益。证券的评级企业债券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后,会对投资者的炒股票收益产生影响,带来意外的收益或承受更多的风险,因而学生们要密切注意影响企业风险的各种因素,推测债券、基金、期货、股票等级的变化方向,进而分析其价格变化趋势,学会从中获利。股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则是指实际获得的收益低于预期的收益的可能性。造成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原因是股息的减少和股票价格的非预期变动。二是行业分析。行业分析主要是界定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为最终确定投资对象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有些行业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而有些行业已经日薄西山。行业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挖掘最具投资潜力的行业,从而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三是小组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笔者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大量应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集思广益,运用各自掌握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实战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在今后的炒股票时终身受益。通过同学们互相讨论,观点日益成熟,最终形成成熟的思路。
(3)国内外投资大师经典投资案例讲评。改革思路:证券投资模拟原来是在讲解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教授学生实盘买卖股票的方法,包括软件的使用方法、界面的含义、基本面分析法、技术面分析法等等。现在要重点讲案例,安排每节课重点介绍1位中外股票投资大师的经典案例,如巴菲特在1993年开始大量买入港股中石油,1.02元的平均成本,1997年又全盘卖出,卖出均价12.00元。每股净赚10港币以上。那么,当时市场的基本面是什么情况,他买入中石油的理由是什么,卖出的理由是什么?等等。这样结合实际的教学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是案例的收集和分析,筛选的案例必须经典;对每个案例的分析必须独到,现有的资料基本上没有分析,必须结合当时的宏观大势、基本面与技术面的情况独立分析,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投资理念。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信息量大,证券信息更新速度快。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知识传递方式效率较低,考核方式也局限于期末考试,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跟踪、督促和激励,很多学生都是在期末为了应付考试而仓促复习。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从课堂获取的知识很难及时有效地得到消化,也就很容易遗忘,这样就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韧性,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也就难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网络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教师可以适时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推动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教与学的效果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移动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依托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活动,移动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因时、因地、因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也可以方便教师适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绩效表现,有利于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进程。证券投资学教学只有与移动学习相融合,才能及时有效地向学生传递资本市场信息和解答相关问题,从而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度,朝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方向发展[l]。①移动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能适时保持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这是移动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增加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而不必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同时,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使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开展教学。证券投资学教学任务重,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所有内容的讲授非常不易。实施融合移动学习的教学新模式之后,实际的教学量和学习量就突破了传统的32或48学时的限制而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在时间上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②移动学习是一种自由、便捷、高效的学习模式。证券投资学课程信息量大,教师会通过网络向学生适时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查阅和探究。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网络探讨,学生能够加深记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同时,通过采用微型化、多样化的学习媒体呈现形式,增强学习者的实践体验,激发了学习者对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今,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为证券投资学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信息空间,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证券信息,很明显单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无法实现的[2]。因此,本项目研究设计了基于移动学习的辅助教学功能模块,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和培养学习自主性。学生除了进行理论学习外,还必须了解和体验真实的证券市场,对证券市场的信息和风险要反应迅速,要学会敬畏市场,从而锤炼自己的证券投资心理和提升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特别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证券投资学,大家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度存在较大差别。在学期期初,学生开始接触证券投资学时兴趣非常浓厚,到了期中阶段,随着学习任务日益繁重,问题越积越多,作业和实验难以完成,部分同学开始迷茫,到期末有个别同学甚至放弃学习。教师应该在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各个不同的学习时段适时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动态记录与跟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相关信息,包括行为动机、学习行为、学习需求以及遇到的学习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消除其心理障碍,及时进行解惑答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度,把握自己学习进程的节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获取教师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师授课的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相对缺乏,学生对很多知识点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把诸如微课、视频、辅导资料、案例及相关学术信息等资源通过网络向学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或讨论题目。另外,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一些学习资源到学习群里,包括优秀的课程论文、实验报告、证券投资分析材料以及案例讨论等。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查收,并适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并提供学习指导。
该方案主要是通过网络讨论互动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利用网络围绕教学内容定期设置讨论专题,针对当前学习要点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为了提高学习讨论的效果,应对讨论活动作出具体规划。讨论主题由老师或学生提供,讨论活动组织人由学生轮流担任,负责发动和记录讨论情况,包括讨论参与人数、发言次数、发言情况等,事后收集整理并形成讨论报告,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可以展开进一步讨论。一般来说,一个月要组织一次讨论活动,但是对于一些证券市场的敏感话题,可以随时展开讨论。
根据辅助教学功能模块设计要求,构建学生学习进程评价体系,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成长以及学习效果三个方面。每项一评价指标又包含若干二级指标,用来记录和跟踪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进程,最后汇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其中,学习兴趣的二级指标包括课程资源下载、课程资源阅读、课程资源分享、讨论发言及问题解答。学习成长的二级指标包括案例解析、课程小论文及实验报告。学习效果的二级指标包括证券模拟交易收益、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及网络测试成绩。学习兴趣层的每项指标都是按照次数来记录学习行为,该项指标主要侧重于考评学生对每一项资源的使用及反应情况,目的是强调学生应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成长层主要侧重于考评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bd半岛体育,学生要完成案例解析并形成小论文,优秀的论文及实验报告可以在学习群里公布。学习效果层主要侧重于考评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获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网络测试的目的在于巩固学习成果,而模拟交易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投资能力。总之,以上学习评价体系的制定,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保持一贯的学习热度和韧性,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两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每天进行证券学习的平均时间有了大幅提高。平时学生非常乐于就证券话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对证券理论和证券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学生对市场风险的把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也较以前大有提升,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期末成绩也明显提高。可以说,教学新模式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良好的证券学习环境和持续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证券投资学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融合移动学习的教学新模式丰富了学习资源,增加了学习机会,活跃了学习氛围,是现有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新模式教学功能的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适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近些年,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变化非常值得关注。一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导致全球国际投资规模大幅度下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投资的投资重点和产业结构都面临巨大调整,资源节约型、经济环保型、技术创新型产业成为投资的亮点,低碳投资成为资本追逐的新热点。二是传统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投资活动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改变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对外直接投资大国。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的出现,使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国际投资学是国际经济学和投资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此同时,迫切需要懂得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的专业人才。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国国内一些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包括财经类、综合类乃至有些工科院校等,相继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课程,并陆续出版了以“国际投资学”命名的教材。国内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国际投资学》教材主要有:上海财经大学杨大楷编写的《国际投资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孔淑红编写的《国际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李东阳编写的《国际投资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任淮秀编写的《国际投资学》、南开大学冼国明编写的《国际投资概论》、山东大学范爱军编写的《国际投资学》。这些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投资概述、西方国际投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基本形式、国际投资风险管理、国际投资政策与法规,以及将国际投资理论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战略方法。这些教材的特点是偏重于理论性、学术性,案例没有或较少,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有些难度。
国际投资不断的发展要求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单是联合国贸发会每年出版的《世界投资报告》的主体和内容就不断更新。另外,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也在不断翻新,除了传统的股权式投资外,诸如合同制造、服务外包、订单农业、特许经营、技术许可及管理合同等非股权式投资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目前,全球跨境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活动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布局和区位分布的选择,极大促进了资本、人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趋势和特征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和特征,因此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必然与对跨国公司的研究密切相关。而目前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反映出国际投资的最新发展动态。
国际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适应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方向的教学需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教材的理论性应淡化,而实用性和生活化应突出。如课程有一章专门介绍国际投资的各种理论,由于缺乏案例教学安排,学生掌握得并不好。另外,在介绍全球国际投资的发展、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容时,由于缺乏新鲜生动的数据、图表或图形说明,对学生难以产生吸引力。
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建议对《国际投资学》教材重新定位,把经济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突出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两个主线,国际直接投资是经济学涵盖的范畴,而跨国公司属于管理学范畴。针对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授课效果,笔者把《国际投资学》教材中的国际直接投资部分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教材中与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相关内容筛选出来,编写了《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教材。本教材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介绍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概念、发展、理论、环境、动机、方式和企业组建形式。第二部分,从微观角度介绍跨国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产生和发展、作用、经营战略和组织结构及其演变。第三部分,专门介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在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等问题。每章都遵循从基础知识入手,由浅至深、由理论至实践的编写思路,对于理论的介绍,用图形、图表说明,形式生动,浅显易懂。同时,与授课需要紧密结合,融入案例分析、知识链接和知识拓展等栏目,力争展现给学生一个结构清晰、知识体系浅入深出、与时俱进的教材。淡化教材的理论性,突出实用性和生活性。教材中选用的案例新颖、生动、贴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生动的案例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渴求,以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国际投资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务,既要重视教师传授又要重视学生参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运用案例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这要求教师平时关注时事热点,并结合所讲授内容,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从中选取新颖的代表性案例,并设计出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问题。例如,笔者在讲授跨国并购的动机和风险内容时,选取TCL并购法国汤姆逊的案例。这个案例精选于何晓晴的《TCL国际:“蚂蚁”背“泰山”》论文。①中铝注资力拓和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两起并购案并购的动因是什么?②两起并购案为何会有不同的结果?③从表1可以反映出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有哪些特点?④2009—2010年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高潮的原因是什么?在授课中,可以由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由一个或几个学生作重点发言;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集体给出统一答案,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信息量大,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有限的时空内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感性背景材料,为他们拓展思维想象力,深入理解和讨论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如笔者在讲授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内容时,引用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并播放周立波主持的《壹周立波秀》节目中一期题目为“吉利收购沃尔沃从笑话变成佳话”的视频。周立波幽默地讲到,“正所谓相爱简单,相处太难。希望吉利和沃尔沃能白头到老,永结同心,计划生育,子孙满堂。”在欢笑中让学生领悟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巨大的风险。此外,进行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去获取知识,还可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就某个问题自己做PPT,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总之,要根据当今国际投资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多数教学者认为当前证券投资学没有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原因在于“教师讲授,学生跟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挫折感,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于丽红、兰庆高等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运用所学原理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张志军、胡煜寒、刘恒怡等认为应该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应该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输出方式,建立双向互动的研究型教学流程入手。钟高峥等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探讨解决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中问题,认为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条件,通过即时展现实际证券市场环境,构建实时模拟交易机会,或重复证券市场历史进程,以现实证券市场呈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投资过程中强化对证券投资理论、知识、工具、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认为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现代证券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通过模拟投资借助分析工具进行体验式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投资风险和组合投资降低风险的作用,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就具体教学方法改革上,归纳起来主要如下:一是市场模拟操作教学。如陈钧等认为模拟教学是实现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有效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张启智则认为实验室模拟投资方式结合证券营业部实地观摩会带给学生良好体验,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二是案例教学。李文君等认为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原理简单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特定条件下的分析能力,但是案例教学中应当注重比较、概括才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郝会会等提出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技能必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因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辨力,实现“理论-实践-学习-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三是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如张启智认为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资本市场、证券市场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较深刻地认识本学科与其他金融学科的内在联系,从而奠定坚实的金融证券理论基础。已有的证券投资学教改研究在证券投资学应当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上形成了共识,并认为证券投资学应当通过引入学生参与来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于证券投资学教学体验,因此比较直接的反映了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现有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往往将证券投资学的问题置于一个孤立的系统中,没有就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做系统性的考虑,教改手段也比较单一,因此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教改效果。事实上,证券投资学教学系统内的各因素各种教学手段是相互影响,惟有协同才能实现效果优化。二是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推崇的几种方法中,实验教学固然可以通过学生上机模拟操作来增加体验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但没有考虑实验教学的适用性。证券投资分析存在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固然可用于技术分析,但其效果值得怀疑。
技术分析强调的是经验而非理论,从证券投资学教学课时安排来看,以数十课时来完成经验积累几乎没有可能,况且国内外证券投资实践都证明技术分析法的有效性缺乏重复性。而证券投资基础分析建立在对证券价值的一种重新评估上,这种价值发现一般需要一个过程,在有限的证券投资学学习期间内这种价值评估更加难以得到论证。尽管案例分析可以以便捷的方式拉近实践与课堂距离,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但是案例分析法也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简单的使用同样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组合运用,由此改变教学环境,应当是一个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三是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无法及时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现状,相关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对此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金融自由化后,证券实践呈现出证券产品的多样化、固定收益类证券市场分额增加以及证券市场与产业市场的高度融合的趋势。然而本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后认为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上,证券投资学教学与证券实践严重脱节降低了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价值,因此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上文所述,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了这种教学改革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有学者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改变受教育者学习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内心驱动的外在形式。因此剖解学生学习内心驱动机制很有必要。即学生学习存在着两种驱动,一是获得学分,对学生而言,这是学习最基本目标,一般认为,以为获得学分的内心驱动下的学习是被迫型学习;二是获得知识,即学生主动学习他们认为对其有价值的、或感兴趣的知识。成功的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两种内心驱动朝一个方向作用。2012年12月,本课题组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对象是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年级选修证券投资学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3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是:100%选修该课程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学分,但其中只有30%学生在有学习该课程知识的愿望;81%的学生希望所学知识能够为其未来的工作提供知识积累,满足个人爱好仅占8%;96%的学生采用期末针对性的复习,40%的学生课堂学习。课堂认真听课同时课堂外主动学习的学生占13%。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获得学分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目标和动力,而考试方式、教学方式、未来就业状况等所构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心驱动被抑制了,这种抑制来自于课程的考察方式、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对学生是否有价值等因素。因此破坏这种“被动学习”环境,可以改变学生学习行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证券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在系统介绍证券投资学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传授对学生未来职业活动具有价值的课程内容。针对目前证券市场与产业运作高度融合的现状,我们认为可以将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置于四个模块中。模块一为证券概述,介绍证券、证券市场相关概念;摸块二为公司内部治理;模块三公司资本运作;模块三为金融创新;模块四为证券投资分析;模块五为证券监管及证券理论。二是证券投资学教学方式的改革。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上述目标则需要对我们综合运作多种教学方式。第一,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存在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效果,因此应该区别使用。在证券投资学基础分析和项目运作教学中,可以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而在证券投资学技术分析分析教学中则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由此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第二,课堂教学方式和期末考试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有引导作用,证券投资学教学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学期结束时学生参加考试的做法。在课堂学习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方式学习,老师讲解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研究中传授相关证券投资学理论知识,在学习成绩考察上也应当以学生掌握原理运用原理的能力为考察内容。学习成绩分配上,降低期末考试所占分比,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
证券投资学教学在系统传授证券投资学基础理论的的同时应当关注证券投资实践、关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教学环境下形成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行为。已有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尽管找到了传统证券投资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所在,但却将这些问题置于一个个孤立的系统中考虑,相关教学改革手段也比较单一,因此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改革效果。我们认为惟有改变当前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真正对其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改变其学习行为,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商科教育理念。
本文讨论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狭义的概念,它从空间上主要由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组成,从内容上主要由课程实践、技能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等方面组成,而不包括思想政治课的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军事训练和一般生产劳动等.校内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和第二课堂,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内实践,尤其是课程实验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课程实验学时要求,并给予教学师资、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充分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撰写和答辩各环节要求也都比较明确、规范.校外实践主要包括技能训练、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学生到政府公共投资规划和管理部门、公司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实训或实习,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习实训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实际业务单位容纳实习实训人数有限且担心经营管理秩序和安全受到影响等诸多原因,目前许多高校在校外实践方面还没有关于给予充分的重视,技能实训基本上是到校外有关单位进行为数不多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或观摩;毕业实习往往采用放羊式的,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对实习的内容和过程学校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
第一课堂实验通常是指在校内进行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的课程实验,由专门教师在特定的实验室内组织进行.第二课堂实践是指教学计划没有特别规定、可以在校内外进行、并非由特定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其目的在于应用第一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各高校逐步重视实践教学,但人力、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建设等大都重点放在第一课堂实验上.在各种考评中,一般把第一课堂实验是作为硬约束、第二课堂实践作为软约束加以对待.第一课堂实验纳入教务部门管理,有严格的计划性、规范性;而第二课堂实践通常由团学部门组织实施,活动的计划性不强,管理也缺乏规范.这与目前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标准不无关系,它不利于人才创新意识、担当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于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实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实验课程设置上,一般多设置单一课程实验,很少开设跨课程、跨年级、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在课程实验内容上,重验证性实验而轻设计性实验,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基于课程理论教学进度,提供虚拟的实验数据素材,按照规定的步骤让学生进行验证性、模拟性实验,目的在于学生深化理解课程基本方法、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很少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自行搜集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设计性实验.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目前缺乏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有很大关系.
本专业旨在培养扎实掌握投资学科的基本理论,具备处理公共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理财等投资实务及资本运作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和企业投融资制度,熟练掌握投资信息搜集与处理和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在政府部门从事公共投资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在专门投资机构从事投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理财规划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通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教学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有理智、诚信、洞察力、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良好品格;(2)系统掌握投资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与投资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3)熟练掌握和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有处理项目投资、投资理财、政府投资、投资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业务技能,能将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具有较强的投资组织与决策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投资业发展动态;(5)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查阅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6)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实现上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笔者认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从如下方面进行优化:
对于单门课程,除按章节安排基础性、单一性实验外,还应利用本门课知识安排综合性实验;同时,在大三、四学年,要整合若干门有关专业课程知识,开发一定的综合性实验.另外,基于特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兴趣,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创新性实验.根据新时期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笔者认为,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重应占整个课程实验的50%以上.通过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2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增加课程调研形式.课堂实践教学至少应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调研两种形式,前者主要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后者则要到政府投资规划和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投资咨询公司进行调研,了解与课程相关的具体投资领域或项目的基本业务知识、决策过程、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价方法等.由于经费、安全等因素影响,目前各高校课程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校内课程实验形式,较少实施到校外进行课程调研.实际上,课程调研可以增加学生对具体投资业务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课程相关投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增强学生对专业投资课程的学习兴趣.建议根据课程特点分配适当学时进行课程调研.
作为普通财经高校的投资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投资人才,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扎实了解项目投资、金融投资、投资管理等有关投资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而且还要熟悉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投资业务流程,掌握相关专业投资技巧,具有一定与投资客户、相关利益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后者只能借助于技能实训环节加以实现.而技能实训是目前普通财经高校的薄弱环节,许多高校基于经费及实训基地限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本没有安排技能实训,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难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实际投资业务和进入工作状态.笔者建议,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后半段安排6-8周时间的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其中,1周时间到政府发改委了解宏观投资规划、投资政策和宏观投资管理手段等内容;1周时间到城市投资公司熟悉投资环境评价、公共投资管理等内容;2周时间到公司企业掌握投融资的渠道、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风险管理等内容;3左右时间到金融机构(主要是证券、期货部门)熟悉各种投资工具和投资分析技巧等内容;1周时间到投资咨询公司熟悉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等内容.技能实训,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也可以有学生自行联系单位,但学校都要制定具体的内容要求、监管措施和考核标准.
撰写毕业论文是校内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目前多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仍采用传统的学术论文形式,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功利浮躁日趋严重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进而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改革毕业论文形式业已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投资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除继续保留传统形式的学术论文形式外,还可以增加投资调研分析报告、投资方案设计与评价、投资专业学科竞赛成果等形式,后面几种形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形式的毕业论文,需要制定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
基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坚持“知识探究、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作为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予以强化.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以一定活动成果形式(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文献综述、方案设计、读书笔记、听学术报告次数等)计入学分,同时制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经费资助和奖励办法,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科生导师除在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学习方法、思想品德等对学生予以指导外,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也应作为其一项基本职责.导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就论文或调研选题的确定、文献资料的收集、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投资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学术道德规范等给予科研方法上的指导与训练.要求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要求学生定期阅读一定的专业文献,撰写读书笔记或综述报告.大力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彻底改变传统单一课堂笔试方式,实行笔试、课程论文(或调研报告、方案策划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学术论坛是营造学术科研氛围、了解现实投资经济研究热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有效手段.学院团学组织应将举办学术论坛作为一项重要的程序性工作,每学期至少举办一场.论坛的主题可基于当时的投资经济热点进行确定.论坛的形式,一是邀请投资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或企业高管来校做学术报告;二是进行主题征文,进行大会交流、专家点评.
学科竞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学院应加大经费投入,认真组织学科竞赛活动.就投资学专业而言,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有关金融机构组织的“证券模拟大赛”以及学院组织的“企业投资失败案例复活赛”、家庭或个人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各财经高校组织的寒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关于美好乡村建设、关注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主题,与专业学习关联性不是很强.建议除做好上述活动内容主题外,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bd半岛体育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领域中的现实热点问题,如: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FDI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效应分析、××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等等.
坚持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三结合”方式,优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予以保障.
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