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半岛新闻
bd半岛体育产业解决与资产解决十篇
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始于零售业务,是伴随个人业务的升级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分析客户(个人、家庭、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发掘其财富管理需求,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具体包括消费信贷、银行卡业务、收入与财产分析、保险、投资、退休计划、子女教育、税务策划及遗产管理等,以实现财富的积累、保持、增值。
广义的财富管理包括了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每一部分的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与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内涵不同,呈现金字塔形结构。按客户群体进行划分,大众业务有存款、信用卡、转账、代收代付等;中层客户还包括了贷款业务、(装修、旅游、投资)、股票、债券、基金、保险;高端客户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银行重视的一部分,对其的服务还包括税务策、遗产安排和财富的保值增值。财富管理的业务范围与重点与资产管理是不同的,财富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目的是为实现客户资产的配置而非以投资为核心(表1)。
摩根大通银行是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服务提供者,其财富管理业务具有典型的实体独立特征,即在同一个银行集团(控股公司)下,设立多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共同提供财富管理业务。
摩根大通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内容见表2。具有各种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产品是摩根大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主打产品,其基金投资范围涵盖各大资产类型,从外汇、股票到地产、对冲基金等,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第一,股票管理类产品,包括全球、国际及主题策略投资的各类股票投资类基金产品;第二,固定收益管理类产品;第三,流动资产管理类产品,兼顾流动性与收益性,如欧元流动型基金,环球美元流动型基金;并向客户提供各类现金管理服务,如收付款交易管理、现金资源共享和集中化控制等;第四,货币管理类产品;第五,地产投资类产品,如美国不动产基金;并向客户提供各类地产的搜寻、购买和出售服务;第六,对冲基金产品,为客户提供多种策略选择,帮助客户获得绝对收益,如长、短期股权基金、市场中性基金等;第七,私人资产管理产品,以严格的投资流程为客户提供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服务,即由客户决定投资政策,投资执行与日常管理全部委托银行完成。
摩根大通的客户中,高净值客户贡献突出是一个显著特点,而摩根大通也做了较为系统的高净值客户维护体系。摩根大通建立了覆盖在私人家庭和私人办公室银行,积极整合高净值客户资源与开发相应服务。2014年,摩根大通私人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资产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高净值私人客户占比高达86%,领先于同类私人银行。
1998年6月,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合并,成立了瑞士银行集团,并于2000年收购美国证券公司普惠。合并后的集团发展迅速,业务重心转移到了瑞士、乃至欧洲以外。目前,瑞银是当今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银行和投资担保银行,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营业网点。多年连续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全球最佳私人银行”。
瑞银原有的四大业务品牌是:侧重投资银行业务的瑞银华宝、瑞银普惠,提供私人银行及资产管理服务的瑞士银行私人银行,以及处理国际业务的瑞银环球资产管理。2003年,瑞银将私人银行业务正式更名为财富管理业务。2009年,瑞银环球财富管理与商务业务部门重组成为两个新的业务部门:美洲财富管理,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目前,瑞银包括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美洲财富管理、环球资产管理及投资银行这四大业务部门,涉及三大业务板块: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及投资银行。其中,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包括三大主要业务:财富管理,零售客户,瑞士公司及机构客户(图2)。
瑞银集团专门设立投资产品及服务部,聚合投资银行、全球资产管理以及财富管理和瑞士银行的专家,通过子公司之间的客户介绍、产品交换和业务间的配送服务,实现为跨区销售便利,最终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完整的投资解决方案、产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其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财产品包括:由投资银行部承销的各类证券类产品(股票、债券、商品及外汇产品)、经投资银行部打包再证券化后的各类结构性产品、资产管理部销售管理的各类基金产品等,财富管理业务会对这些类产品进行再包装,然后出售给终端客户(表3)。
财富管理根据客户的可投资资产总额进行分层,主要分为超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和核心富裕客户三类。2015年,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服务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瑞士法郎以上的客户占62%,是最大的客户群。
瑞士银行集团中,财富管理及瑞士银行、美洲财富管理、全球资产管理是三个主要的资产管理部分,2007年以来,其资产管理的规模整体下滑,但财富管理的两个部门规模有所上升,这与全球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变的趋势是一致的。
花旗集团是全球公认的最成功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其为100多个国家超过两亿位客户提供包括个人储蓄、信贷、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财务咨询和资产管理等全能式的金融服务,平均每位客户的产品数在全球同行企业中排名第一。在亚太区,花旗拥有最大的私人银行服务网络、办事处遍及 11个国家及地区,所管理的资产近600亿美元服务的高资产净值人士(资产净值不少于1000万美元)超过6000名,其中囊括了一半亚洲(不包括日本)的亿万富豪。花旗集团全球财富管理部是专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的部门,包括卡类业务、零售业务和消费金融业务(图3)。
花旗银行的财富管理对象分为一般财富管理客户与私人银行客户,分别有相对应的财富管理服务(表4)。
花旗集团的财富管理综合服务针对个人的和家庭、企业家和企业业主、企业高级高管、下一代继承财富者、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等,提供银行和现金管理贷款,投资策略,以及信任和财富顾问服务。花旗的目标是提供专业技术、帮助客户成长的服务水平,管理和保存客户财富。作为花旗集团的合作伙伴与客户,可以得到全球及时咨询与专业完整的财务管理策略。
国际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较国内起步早,发展已整体处于平缓期,近年其发展战略逐步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地区重点延伸。国际银行的财富管理经验对国内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具有以下启发意义。
第一,财富管理的高速发展通常伴随着私人财富的累积、财富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与认可提升。中国的高净值私人财富市场正处于财富管理的快速发展阶段,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前景向好。
第二,受限于客户分层的净值的标准与服务的专业性程度,国际上基本只有瑞士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汇丰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与财富管理服务成规模。因而财富管理业务,特别是私人银行,对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品牌口碑与客户积累需求较高。
第三,客户是财富管理的核心,以客户综合服务为中心的I务设计是财富管理发展的重点。而通过财富管理维系客户资源所带来的其他银行业务的发展也是财富管理所带来的重要作用。
第四,财富管理的佣金与手续费收入,以及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收入将逐步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占比不断增加,财富管理对银行战略转型与收入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
虽然全球的私人银行业规模开始收缩,但中国顶尖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仍呈涨势。根据研究,中国招商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速在全球顶尖25家私人银行中为最快,2015年增长了58%,至1929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也增长了29%,至1541亿美元。
2014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突破100万亿元,达到 112万亿元,预计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增速维持在16%,总体规模突破130万亿元。中国高净值人群突破100万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32万亿元。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是其选择的主要财富管理机构,分别占到60%、20%的市场份额。
2002年10月,招商银行首先推出金葵花理财品牌,面向日均存款或资产超过50万的中高端客户,开始了启动阶段的财富市场。2007年3月,中国银行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分层次财富管理格局开始产生。中国目前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部分农村合作社都开始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国内主要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分为两大主要部分,个人理财(针对零售客户)与私人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
2016年中期,各银行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如图4所示。从总资产规模来看,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均超过9000亿元;平均每位客户资产规模可以反映客户的净值分层,招商银行平均每位客户资产规模为26.39百万元,高净值客户占比最高,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较为成功的案例,本文将以招商银行为例进行介绍。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由零售金融总部下设的财富管理部承担,私人银行部下设于财富管理部,主要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图5)。招商银行财富管理客户分层为金葵花理财用户与私人银行用户,分层标准见表5。
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针对招商银行同一分行的所有个人账户资产(指本币定期、活期存款以及“第三方存管”、“银基通”、受托理财产品和凭证式国债账户等市值总和),折合人民币总额达到50万元的客户群体。“金葵花”理财的服务业务包括:财富管理顾问、投资理财产品、财富管理咨询、多种财富管理渠道等。截至2016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达7237万户,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数量180.52万户,占比为2.49%;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51,733亿元,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41013亿元,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79.28%;零售客户期末存款余额11294亿元。2016年中期,招商银行上半年累计发行理财产品2132只,理财产品销售额7.76万亿元。理财业务资金余额2044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1%。
2016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36.88亿元,同比增长23.24%。其中包括受托理财收入、信托计划收入、保险、基金收入和贵金属。代销基金与代销保险是财富管理手续费中的重要构成,基金销售2007年业绩良好,2008年出现大幅下滑后一直保持正增长,近三年来增长率不断攀升,自2015年成为阶段高点,2016年预计随着市场降温回落。
同时,代销保险自2012年增长率不断下滑。财富管理逐渐向以基金、理财产品销售增长为主的趋势,随着股市降温、理财收益率下行,代销保险增长率自2015年开始出现回升。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指月日均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服务业务包括全球连线理财服务、全球机场贵宾服务、全方位私人医疗服务。同时,按照投资领域划分,私人银行产品包括以下几大类:现金管理及货币市场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另类投资等。
截至2016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为49032户;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为12521亿元。招商银行目前建立了由45家私人银行中心、62家财富管理中心组成的高端客户服务网络。
财富管理业务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国内理财需求日益凸显。面对国内高净值人士在资产配置与管理规划上对专业机构服务的需求,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将财富管理业务作为自身的战略性业务进行培育。长期以来,西方银行一直把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等金融服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银行通过完善服务功能,组合金融资源,提供高级金融服务,满足了客户复杂且标准极高的金融需求。国外银行已经通过银行业务表外化,确立了中间业务收入在其盈利中的主导地位。财富管理业务可以为银行带来投资管理、信托、托管、咨询、组合服务等多渠道的费用收入,已经成为利润率最高、成长最快的业务。
财富管理人才、平台、产品专业化。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投研能力的强弱。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分析市场讯息、适应市场变化。研究的目的是要明确方向、开展创新、创造价值。国外财富管理业务开展较早,相关业务人员经验较为丰富,国内银行业务开展初期可以引进行外专业人员,包括从国外引进专业人员,学习先进经验,加速国内投研团队的建设,全面提高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根据民生银行与麦肯锡联合的《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至2015年中国可投资金融资产达100万美元(即650万人民币)或以上的人数近200万,年复合增长率20%,可投资资产在1亿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数将近13万,约为2012年近两倍,我国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财富管理市场之一[1]。财富管理业已经成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着力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财富管理的差异性、发展模式和策略、竞争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Driga等(2009)梳理了不同机构间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差异性,发现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等机构的目标客户以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所不同[2]。德勤公司(2010)的研究报告分析金融危机对瑞士财富管理业务的影响,通过2004—200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认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决定财富管理业务收益的关键因素[3]。Victor等(2009)则从投资规划、金融管理、税收规划、退休规划、保险规划、地产规划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为财富管理发展策略提供建议[4]。而Norbert等(2010)回顾了欧洲财富管理发展历史,认为金融危机后的财富管理发展、投资活动应采取新的策略[5]。
国内相关的研究中,叶央(2008)通过研究瑞士银行集团 “一个企业”(One Firm)的财富管理模式,认为通过其内部伙伴关系可增加集团跨客户、跨部门的业务,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收入[6]。康志榕(2009)研究发现美国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年平均利润高达35%,并且增长快速,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7]。尚震宇(2012)研究认为我国2006—2010年14家上市银行绝大部分处于财富管理的综合效率无效状态[8]。俞炯玲(2011)则认为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打破同质化竞争、辅助产业资本走出去、实现自身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9]。
上述研究仍缺乏对不同模式下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梳理,以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具体收入贡献分析。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将在梳理两种典型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下对应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及收入贡献。
摩根大通的财富管理业务具有典型的实体独立特征,即在同一的银行集团(控股公司)下,设立多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共同提供财富管理业务。
摩根大通为客户提供分层的资产管理业务。其中,私人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和JP摩根证券均向普通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私人财富管理还向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对于超高净值客户,则由私人银行为其提供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JP摩根证券则主要服务原贝尔斯登的客户。法人分设模式有其显著优点:一是各个法人实体可以根据所面对的细分客户,进行独立产品设计、销售和维护客户,为相对明确的目标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二是财富管理产品设计部门与销售部门相对独立,各个实体可以依靠自身品牌进行营销,绩效考核也相对独立,有利于团队激励。其缺点是削弱了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
汇丰在集团层面将业务分为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Retail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ing)、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Global Banking and Markets)和全球私人银行业务(Global Private Banking)等四个业务条线,并通过多个实际控股机构共同提供财富管理业务。例如,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要求,在全球设立卓誉投资管理(HALBIS Capital Management)、信汇资产管理(SINOPIA Asset Management)、汇丰投资(HSBC Investments)和汇丰自营投资(HSBC Principal Investment)等四大独立投资平台,每个平台都具有独特之处。其中,卓誉主要投资股票基金类产品,信汇资产则主要提供量化资产管理方案,汇丰投资以提供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为主(包括客户资产的流动性管理以及投资方案);设立于香港的汇丰自营投资则主要提供私募基金服务。
以财富管理闻名的瑞士银行集团,财富管理是其核心业务,其他业务均围绕财富管理客户展开。瑞银的财富管理采用典型的整合业务模式(Integrated Model),下设瑞银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瑞银美洲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 Americas)、瑞银全球资产管理(Global Asset Management)和财富管理及瑞士银行(Wealth Management & Swiss Bank)等四个子公司(见图3)。瑞银集团通过设立投资产品及服务部(Investment Product and Service,IPS),聚合投资银行、全球资产管理以及财富管理和瑞士银行的专家,通过子公司之间的客户介绍、产品交换和业务间的配送服务,实现为跨区销售便利,最终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完整的投资解决方案、产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
IPS联接了直接参与财富管理业务的三大部门,一方面保持了各部门的独立性,能够从本部门业务的专业角度衡量产品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另一方面又使三个部门面临同一业务目标,从而更好解决可能出现的部门利益冲突。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一模式也有利于聚合客户个人的投资资金流,实现机构规模投资,为客户提供更有利的投资回报。
如图4所示,投资银行可将其发行的产品向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销售,后者再将产品销售给自己的客户。这种内部交易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同质化产品开发,实现客户资源共享,提升集团层面财富管理服务的效率,方便客户获取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助提升各子公司之间对业务成本效益的认识,更加掌握跨部门、跨客户的业务发展趋势,加深交叉销售的深度和广度,扩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摩根大通的资产管理业务为全球的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管理资产,客户主要分为机构客户、零售客户和高净值私人银行客户,其管理的资产覆盖股票、固定收益产品、不动产、对冲基金、私有股权等。2012年,摩根大通为客户管理各类资产达到2.1万亿美元,而银行总资产为2.36万亿美元。
从机构角度看,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业务由摩根富林明投资管理、高桥资本管理、私人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四个实体组成。其中,摩根富林明投资管理面向客户为机构和零售投资者;高桥资本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为其提供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资产管理服务;私人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则针对个人客户和高净值客户提供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
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条线主要按地域和客户两个维度分层。在地域维度,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负责美洲之外的财富管理,近三分之一瑞士本土的家庭以及近一半的公司是瑞银财富管理客户;瑞银美洲财富管理的业务范围涵盖美国业务单元、加拿大业务以及在美国登记的国际业务。在客户维度,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和瑞银美洲财富管理均根据客户的可投资资产总额进行细分,主要分为超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和核心富裕客户三类。其中,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仅在瑞士本土为核心富裕客户提供服务(见表2)。2012年,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服务可投资资产在一千万瑞士法郎以上的客户占55%(见图5),是最大的客户群。
在瑞银财富管理产品体系中,按属性可分为委托和咨询两类(见表3)。委托类产品根据风险属性不同又可分为稳定型、参与性和机会性产品。以稳定型产品为例,稳定型产品面向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其投资标的主要配置股票和债券资产。稳定型产品包括绝对收益类产品和特殊投资组合产品两类,前者主要投资于基金、结构化产品和衍生产品等,后者主要投资于另类投资品和房地产基金等。
作为2010年由《欧洲货币》杂志评出的“最佳环球财富管理者”,汇丰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卓越理财(Premier)、运筹理财(Advance)和明智理财等三项特色的服务。在香港,三项业务门槛分别为100万港元、20万港元和1万港元;对于企业客户,“全面理财总值”不低于100万港币的归为“商贸理财”;“全面理财总值”介于50万至100万港币的归为“商业”理财客户;“全面理财平均总值”介于25至50万港币的归入“理财易”商户。在集团层面,可投资资产超过400万美元的客户则由私人银行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在产品体系上,汇丰财富管理的产品主要由卓誉投资管理(HALBIS)和信汇资产管理(SINOPIA)开发提供。其中,卓誉投资管理提供的产品涵盖新兴市场类、固定收益和绝对收益类产品;信汇资产管理则主要提供股票类、固定收益类、绝对收益类、承诺型及机构化等产品。
摩根大通财富管理的盈利模式依托产品驱动,围绕产品营销获取佣金手续费收入,其基本模式是按交易收取手续费。2012年,摩根大通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线为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及零售客户提供服务实现的利润总额达99.46亿美元,占其全年总利润的9.41%(见表4)。整体上,资产管理业务对摩根大通银行的利润贡献度大约在10%~15%之间(见图6);从业务结构来看,以高净值客户为主的私人银行业务贡献最大,收入占财富管理总收入的54.36%(见表5)。
2012年瑞银财富管理的三大业务部门管理客户资产2.174万亿瑞士法郎,虽比2007年3.189万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见表6),但近年来,瑞士银行逐渐将财富管理业务向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延伸,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客户有效支持了瑞银财富管理业务的复苏。瑞银财富业务主要依靠佣金收入,不同产品的手续费有所不同。
2011年,财富管理及瑞士银行贡献了集团85.90%的运营利润,并且在该业务模块中财富管理贡献了58.22%的利润,而零售和公司业务合计贡献41.78%的利润。在投资银行和公司中心业务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财富管理在瑞银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与摩根大通盈利模式有所不同,汇丰银行采取依照客户类型收取月费和按次计费相结合的模式,并对利用汇丰财富管理网络系统进行相关操作的客户也收取一定费用。
在汇丰银行的业务条线年,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贡献了46.37%的税前利润(见表8),占比比2010年的20.17%大幅度上升;全球私人银行贡献了4.89%,比2010年的5.53%也有所下降。在金融危机后,汇丰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经历了痛苦的调整,在2011年出售拉丁美洲多地分支机构后,汇丰有意退出在亚洲多地的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原因是汇丰在部分亚洲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出现亏损。因此,汇丰银行在北美洲、亚洲等地积极出售附属子公司的动作不断,2012年便出售了汇丰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给瑞士信贷集团。
商业银行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调整可以从该业务的成本效率比率指标找到深层次的直接原因。在集团层面,成本效益比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金融危机中,汇丰银行通过裁员收缩部分业务减少运营支出,将运营成本从2008年的490.99亿美元大幅下降至2009年的343.95亿美元。2012年由于受到美国和墨西哥等国洗钱指控的罚款及Libor操纵案等因素的影响,汇丰银行成本效益比上升。其中,私人银行和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比率(见表9),主要原因是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运营收入比商业银行业务高96.14%,而运营支出却高出160.19%,直接导致财富管理的成本效益比率降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依赖存贷利差,约80%利润来自利息收入,存在严重的同质性,而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利润的40%以上来自非利息收入,其中财富管理成为维护客户、实现交叉销售的重要渠道,为商业银行带来直接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同时也为其他业务的渗透提供了切入点。本文所考察的三家银行来看,财富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并且相比自营交易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更为稳定。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转变盈利模式,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财富管理业务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需要多部门配合,其服务对象具有高度的差异性,本身又涵盖业务咨询、产品设计和实际投资等活动,需要来自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的团队协同配合。本文所考察的三家银行中,从机构角度看既有相对独立的模式,也有整合的“一个企业”模式;从客户细分上,既有严格的客户分离模式,也有共享客户的模式。但这些模式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在矩阵式组织框架下,由各专家团队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与策略,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相比国内银行通常采用的总分行制模式,矩阵式的财富管理模式更符合财富管理业务的特点,更有利于提高银行内部资源利用效率。
高净值客户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客户,但这类型客户往往具有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其承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对投资能力的要求也较高。bd半岛体育上文中三种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均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将细分的客户引导到不同服务部门,再根据与客户对应的产品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服务。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在产品体系上,同质性非常强,在销售模式上,往往限于一次销售,交叉销售,纵向延伸式销售仍有待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发达的国家,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已经涵盖固定收益产品、私募股权、衍生品和房地产等,相应的服务覆盖投资咨询、房地产投资、信托服务以及资产管理等。因此,我国现阶段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完善的产品体系和个性化服务将极大增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力。
卓越的财富管理是瑞士银行蜚声全球的品牌印象,卓越理财和运筹理财也成为汇丰鲜明财富管理品牌,摩根大通则凭借出色的投资能力吸引众多投资者。国内商业银行尽管也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受制于产品服务的同质化,投资能力差异性不强,致使品牌建设成效并不显著。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品牌建设上,应不仅仅是限于某种产品,而应将其内涵扩展至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包含了客户的细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投资能力的提升,应深刻认识到财富管理将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着力点。
由于财富管理最后的落脚点是银行的实际投资能力,而为满足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银行需要把握未来市场机遇,平衡产品的盈利与风险;广泛投资于境内外的各类市场,良好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国外银行针对财富管理业务的特征,为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条例,并配以先进的IT系统建立灵活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国内银行的财富管理风险管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难以根据其特点灵活高效进行监管。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根据财富管理业务特征量身制定风险管理条例,确保稳定有序发展。
[6]叶央.瑞银集团成功财富管理模式借鉴[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9):44-46.
[7]康志榕.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金融学院,2009.
财富管理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伴随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财富管理在服务社会财富保值增值、推动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岛作为部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年来积极发挥财富管理改革创新“试验田”功能,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财富管理改革发展和体系构建,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已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改革应有之义
财富管理是财富管理机构以客户的财富和财富相关事务为对象,通过提供资产配置、咨询规划、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和提高生活品质的一项高端金融服务,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金融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财富管理作为金融供给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还存在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对于提升财富管理供给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大局以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是应对国民财富快速增长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富和社会财富实现快速积累。截至201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达到3.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9万亿元人民币;2008年以来居民储蓄累计增加35万亿元人民币,储蓄率居全球第三位,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财富增长的重要引擎。顺应国民财富快速增长的大趋势,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迫切需求。
二是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需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家深化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并在由结算货币向投融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升级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配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财富管理,通过财富管理专业渠道,推进以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全球配置,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全方位参与全球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境外人民币有序回流,分享中国经济建设成就,这都将大大提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日益突出。但在当前,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仍较为突出,金融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资本的渠道不畅。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进一步打通资本端与资产端联通的通道,将国民财富有效集中起来,在实体经济不同领域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资本的优化配置,从而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国民经济最需要和最有竞争力的环节,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四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的需要。金融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资金安全和有序流动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在当前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的大背景下,财富管理需求旺盛与投融资渠道不畅的突出矛盾成为重要的金融风险隐患。一方面因缺乏正规化、专业化财富管理渠道,大量社会财富参与投资炒作,追逐高额回报,众多机构借机以财富管理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风险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另一方面受制于国内财富管理法律、税收及政策体系的不够完善,大量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境外,造成极大的财富流失。大力发展财富管理,构建完善的专业财富管理体系,对于规范投融资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需要。由金融大国发展为金融强国,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从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财富管理的状况全面反映着一个金融机构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金融实力和创新发展水平,财富管理也是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大力发展财富管理,推动金融机构开展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和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盈利水平,带动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六是弘扬科学财富观的需要。由于中国社会大众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时间较短,缺乏对财富的理性认识和科学的管理规划,仇富、崇富、炫富、渴望一夜暴富等扭曲的财富观普遍存在,在整个社会层面造成不良影。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将培育和弘扬正确的财富观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引导社会公众逐步形成“创富、守富、享富、传富”的科学理念。 认清发展“短板”
近年来,顺应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大趋势,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迅速兴起,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涉足财富管理业务,并将其作为经营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
截至2015年底,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3.5万亿元,信托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6.3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资产业务总规模为37.2万亿元,保险业资产规模达到11.8万亿元。
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机构和业态,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也相继设立了针对中国市场的机构和工作部门,行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中国的金融业也因之取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但与国际成熟财富管理市场相比,我国的财富管理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总体来看,财富管理行业自身的框架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体系没有完全构建起来,距离满足快速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财富管理改革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一是财富管理法律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财富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业态,尚没有纳入国家层面统一的规划部署,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规则中缺乏对财富管理的身份定义和经营范围界定。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仍处于主要依靠市场自发推动的阶段,机构设置、功能定位、业务种类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范要求。
二是财富管理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当前,全社会的财富管理需求正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对财富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市场上规范化、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机构仍十分缺乏,缺少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财富管理领军机构,同时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大众个性化、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
三是财富管理配套制度亟待完善。财富管理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财富管理综合经营和业务创新的监管、资金的全球流动和支付结算、财产保护和税收优惠等方面都需要专门的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的保障,但目前这些方面的配套体系仍不健全,制约了财富管理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发展。
四是财富管理人才缺乏。财富管理作为高端的金融服务,需要大量兼具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而与国际财富管理市场相比,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实际发展需要。缺乏专门面向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认证、培训、评价及退出机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五是财富管理理念总体不够成熟。受制于社会层面财富观的不成熟,财富管理科学意识和理念尚没有形成。社会大众对财富管理风险认知不足,缺乏长期投资的心态,投机、跟风、攀比等非理性投资行为较为普遍。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刚性兑付局面也进一步强化了不受风险约束的非理性财富管理意识。 突出中国国情
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财富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为财富管理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中国特色财富管理有其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在借鉴国际财富管理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财富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指导财富管理创新实践。
一要扎根实体经济。财富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立足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
只有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通过市场化手段将社会财富集中起来,配置到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的领域,实现财富管理的保值增值,财富管理才会有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要立足国家战略。财富管理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需服务于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紧紧围绕国家各项发展战略展开。特别要紧密结合国家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部署要求,以财富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金融中心布局体系建设,推动金融风险有力防范。
三要服务广大群众。国外财富管理起源于高端服务,主要是服务于富裕人群。中国财富管理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应该定位于不同财富层次、不同风险偏好的广大群众。一方面,为高净值人士提供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满足其创富、享富、传富的需求;另一方面挖掘普通大众的财富管理潜力,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财富管理基础产品和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升社会大众对财富的获得感。
四要突出发展特色。财富管理是一个历史较短的新生事物,国际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同时,财富管理除了技术以外,文化的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财富管理,必须牢牢立足于中国市场实际,突出中国特色,避免照抄照搬国际经验。特别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应牢固确立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道路这一根本方向,加快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财富管理体系。
五要强化风险防范。有效防范风险,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由于财富管理是更为复杂的金融服务,风险产生的概率相对更高。尤其在目前发展的起步阶段,经验不多,法律不全,人才缺乏,防范风险的任务更为艰巨。需要始终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并贯穿于财富管理发展的全过程。只有有效防范风险,才能促进中国财富管理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要重视培育财富观。要将培育和弘扬正确财富观贯穿于财富管理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引导社会公众合法地创造财富,并合理地使用财富、消费财富和传承财富,从根本上防范各类非理性投资风险。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财富投向公益慈善事业,使公益慈善活动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领域,以共同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和社会文明进步。 青岛的创新探索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于2014年2月获得国家批复,财富管理改革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年来,试验区紧紧立足于探索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道路的功能定位,积极呼应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战略和财富管理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加快探索财富管理创新发展的“青岛模式”,为深化金融及财富管理改革提供自下而上的实践参考,一系列先行先试和探索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加速聚集。全国首家外资财富管理公司、第三只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私人银行、私募基金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加速聚集,财富管理供给体系不断丰富。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到230家,比试验区获批前增加了37家。
二是多功能财富管理市场体系全面建立。涉及到区域股权、金融资产、海洋产权、场外市场清算、信用资产、文化产权等领域的财富管理特色要素市场纷纷投入运营或获批筹建,权益类交易市场覆盖面进一步拓展,数量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二。托管、支付等财富管理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基础配套功能不断完善。
三是创新政策红利充分显现。国家先后为试验区批复两批财富管理创新试点政策,共60项进入实施阶段,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跨境投融资等多个全国“第一单”在青岛落地。通过各类财富管理创新政策实施,直接为我市带来融资近380亿元,为企业节约费用超过25亿元。
四是人才培养基础进一步夯实。成功引入上海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山东大学及彭实戈院士团队等知名高校和智库在青岛设立财富管理专业教育科研机构。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沃顿商学院等达成财富管理人才培养合作意向,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五是国内外开放合作空前活跃。试验区面向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财富管理合作关系,c15家金融机构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累计涉及资金支持6000亿元。与伦敦金融城、新加坡、韩国等境外重点区域的合作率先实现突破,多个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六是对接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有力。财富管理与相关高端配套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格局;财富资源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进一步提升,两年多实现直接融资超过1800亿元,占同期银行新增贷款的58%,创历史新高。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到43家,是“十一五”末的近两倍,形成了全国资本市场的“青岛板块”。
七是“财富青岛”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密集举办各类财富管理主题活动,青岛成为国内财富管理商务活动最为密集的城市。“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已经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品牌。“财富青岛”全媒体宣传体系全面建立,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财富管理发展氛围愈发浓厚。
八是发展与稳定双抓双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全市上下合力推进的局面已经形成。始终保持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高压态势,全面推进金融重点案件处置及不良贷款化解工作,实现不良率连续两年下降,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财富管理试验区的改革实践得到了国家层面及国内外金融和财富管理业界的广泛认可。2016年4月,由伦敦金融城国际智库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全球金融中心榜单中,青岛首次被纳入排名,并在9月跃升至46位,成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也是紧跟上海、北京、深圳的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第4名。 试验区远景蓝图
从总体目标来看,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将努力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道路,使中国特色财富管理理论、模式、实践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代表性,很好地服务于国家现代化战略,并将青岛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
一是打造财富管理机构聚集中心。培育和引进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财富管理机构、金融顾问公司、私募基金机构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投资咨询、资金和保险经纪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
二是打造财富管理市场功能中心。完善财富管理要素市场功能,探索财富管理产品交易机制,加快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市场等专业财富管理市场。培育高端消费品和艺术品、收藏品交易市场,大力推动另类投资发展。提升专业化财富管理服务水平,充分运用金融市场实现社会财富保值增值。
三是打造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创新中心。推动财富管理监管改革,探索财富管理综合性金融监管,积极稳妥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探索开展跨境财富管理业务,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财富管理中的使用,开展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通过财富管理改革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实现经营模式转型升级。
四是打造财富管理教育科研中心。推动各类高端财富管理人才培训机构聚集发展,建立国际通行的财富管理人才考核评价认证体系。建设金融人才市场。加大对财富管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探索建立财富管理业务统计体系,研究财富管理发展报告及相关指数,强化数据分析和信息监测。
实物主导的经济形态下,人们财富的多少实际上就是拥有的物质资源的多少,或者说是实物资源的价值表现的货币的多少,对财富的管理是以“物本管理”为基础的,对货币资产的管理实质上也就是对货币代表的实物的管理,是资本与实物一对一的管理。无形财富主导的经济形态下,起主导作用的资源,已不再是主要代表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实物资源,而主要是无形财富与资源,且无形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人们拥有财富的多少,主要就是拥有无形资源的多少,无形财富越来越脱离价值计量基础,资本也越来越背离价值尺度而虚拟化,无形财富与虚拟资本发生了严重的背离,二者就产生了“财富与资本”的非对应性。因此,无形财富、虚拟资本对现代会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实物主导的经济形态下,实物财富的生产是具体的、显性的、明确的,会计的持抚对象明确;而在无形财富主导的新经济条件下,无形财富的产生是分散的、不确定的、隐形的,对会计主体的基本假设形成了严重的冲击,会计服务的主体到底是谁?
一个人、一个家庭、几个人都可能成为无形财富产生的源泉,每个人都是经济的主体。无形财富产生空间上的分散性,就决定了会计核算的主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法人单位”,而是比较分散的一个个自然人、一个个家庭、一个个临时性组合的人群体。
实物主导的经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有计划的、连续的、均衡的生产;而以无形财富主导的经济,无形财富的产生是无计划的、非连续的、非均衡的,表现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
实物主导的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物质财富的生产是明确的、客观的,虽然也有物质财富生产的主体的产生与消亡,但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范围内,生产主体是持续存在的、是确定的;而以无形财富为主体的经济,无形财富的产生主体是不明确的,某一个无形财富产生的主体的出现,可能就产生几次或者一次无形财富,即使是几次产生无形财富,也往往是不连续的,它们表现为时有时无、时隐时现。
客观上这些“主体”不再需要注册,或者说注册已经成为不可能。这就给现代会计主体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挑战,会计要为谁服务将出现迷茫。
以实物为主导的经济的财富衡量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因此,现代会计也是建立在以价值为基础之上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而在无形财富为主导的经济条件下,无形财富的产生由于成本的低廉,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无形财富就失去了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由于无形财富“价值计量”的变动,资本不断的虚拟化,无形财富与虚拟资本不再是价值一一对应关系,虚拟的、不对应的资本已无法完全代表无形财富。在实物主导的经济形态逐步向无形财富主导的经济形态过渡,财富的形态也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拥有的财富也正在由实物财富向无形财富过渡。实物财富是典型的有形财富,即使是代表它们价值的货币也是有形的,都具有一定的实物形态;而无形财富主导的经济条件下则不同,人们拥有的财富已不再是拥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的多少,而是拥有不具有实物形态的无形资源与财富的多少。
在实物主导的经济条件下,物质经济资源是有限的,生产经济产品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使用这些资源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往往又会产生大量的污染,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为取得这些经济产品付出的成本代价比较大,所以现代会计对生产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成本价值的计量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而在以无形财富为主导的经济条件下,无形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且是可以多次进行复制的“再生资源”,无形财富产生所需要的无形资源不仅成本非常低,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这种无形财富的产生成本非常低与产生财富的“无限量”之间,已经无法把成本作为财富价值的计量基础。
在工业经济时代,会计主要核算与监督的是实物资源,无形资源也要以价值的形式进行计量;而在无形财富主导的经济时代,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主要是无形财富,实物财富与资源,将以新的计量单位的形式进行计量。
在实物为主导的经济形态下,物质财富的生产是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明显的,这种生产是以有限的物质资源的消耗为基础的收益与成本的对比,会计信息的确认比较明确;而在以无形财富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条件下,无形财富的产生是不确定的、隐性的,是以丰富的、可复制与再生的无形资源的使用为基础的,成本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使会计信息的确认产生严重困难。
在实物主导的经济形态下,具有实物形体的财富的生产,是以有限物质消耗为基础,形成了成本价值或购买价值,现代会计是以成本或价值为基础进行确认的,即货币确认,代表实物财富的资本也是非虚拟的,是和实物财富有对应关系的资本;而在无形财富为主导的经济形态下,无形财富没有实物形态,由于无形财富的产生消耗丰富的、可复制的、再生的无形资源,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难于用成本或价值进行计量,同时,代表财富的资本也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与无形财富之间已不存在对应关系,会计确认的基础发生了动摇。
无形财富呈现出迅速、分散性、爆炸性的增长模式,对会计如何及时确认这些财富信息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实物主导的经济形态下,生产虽然是递增的,但不是爆炸性的增长,虽然是分散的,但又是相对集中的;而在以无形财富为主导的经济形态下,无形财富“量”的增加已变得非常容易,呈现出无形财富递增规律,无形财富产生的地域的不确定性、小批量分散性、传播的无形性,地域影响性的逐渐减少,无形财富日趋全球化,给会计信息确认和及时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工业经济生产条件下,在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产品生产需要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这些投入构成了产品的费用和成本,把产出与投入进行对比形成了效益与利润;而在无形财富为主导的经济条件下,无形资源具有丰富性、共享性与“再生性”,投入成本非常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会计是否对投入与产出进行对比?如果需要,那么如何进行对比?这都对现代会计的目标即利润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无论是实物主导的经济,还是以无形财富主导的经济,财务管理都应是对人类财富的管理。但物质财富与资本的对应性,决定了对财富的管理是通过价值体现的资本来进行的;而无形财富与虚拟资本的非对应性,决定了对无形财富的管理无法通过虚拟资本进行。
第一,人类对实物财富的管理,从财务上来看,就是通过代表财富价值的货币即资本来管理;现代财务管理的资本是有形的、实际的,控制资本的流入流出是财务管理的关键。
第二,在无形财富主导的经济条件下,体现财务精髓的资本已不再是现实的资本,而是虚拟的、观念形态的资本,无形财富已不能仅用观念上的、虚拟的资本来衡量,所以财务管理的关键也就不仅仅是对虚拟的、观念的资本的管理,还应包括对无形财富本身的管理,对无形资源本身的管理比对虚拟资本的管理更重要。
[1] 郭晓玲.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3).
[2] 秦成华.试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3] 李晓玲,高雅琴.财务管理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J].内蒙古财会,2001(09).
近年来,随着居民财富尤其是高净值群体的增加,财富管理越来越受到金融投资界的重视,不仅以传统渠道业务为优势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纷纷致力于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以主动投资管理为传统优势的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也纷纷制定了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目标。2014年,《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通过多方论证与规划,得到了国务院的审阅与批准。201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附属部门了《关于印发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并将其发放至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的区域经济中心,以其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与特色,成为了我国发展财富管理中心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青岛市金融产业聚集效应、加快金融业转型升级,也为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
作为投资机构或者与其业务相关为客户制定独特投资服务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对客户的资产、负债等进行规划和投资,以满足不同阶段的财富增长需求,从而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的。随着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的拓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目前财富管理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财的范畴,而成为关注客户财富及其长远发展的一项综合。除了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理财计划和产品,还可以为其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咨询管理服务,为其个人及家庭提供教育规划、移民计划、退休计划等个人事务管理服务。同时,财富管理的服务对象也由最初的富豪家族拓展到了现代社会的各阶层,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体验到了高端金融服务的魅力。可以说,财富管理的业务和理念已经渗透到客户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角落。财富管理作为一项高端的金融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各大金融机构重要的业务来源和利润增长点,不仅如此,它对于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也有着带动的作用。通过实体经济与财富管理双向促进、协同配套以及互动发展,不仅进一步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强了财富管理对财富人士的吸引力。
(一)财富管理中心发展模式。财富管理中心就是集人才与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于一体的区域。财富管理这一概念遍及金融行业的各个相关区域,并且占据重要地位。它将金融业带领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目前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若干个全球性及区域性的财富管理中心,其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按照规模、功能、影响力这三大指标,财富管理中心可以划分为世界级财富管理中心、区域级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地区级财富管理中心三种类型。从发展历史和规模来看,公认的世界级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是纽约和瑞士,区域级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是新加坡和香港,而地区级财富管理中心则往往是具有金融规制或者试验权限的金融都市,或者具有独特高端旅游资源的经济中心城市,如深圳、青岛等城市。从所发挥的功能来看,又可以将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划分为私人银行中心、多元化专业财富管理中心、基金中心、群岛离岸中心、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一般金融中心。
作为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中心城市,财富管理中心是财富管理机构、人才、管理资产的高度聚集地。目前,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全球性及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主要集中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尤以瑞士、英国和美国最为典型,且发展历史久远。近十几年来,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亚洲财富管理中心也日渐兴起。
综观上述财富管理中心确立与发展的过程,从国家层面来看,财富管理中心主要可分为美国模式、瑞士模式和群岛模式三种。
美国模式亦称大国模式,英国、法国、德国与俄罗斯均属此种模式。主要特点为:一是以大型金融集团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为主;二是以在岸业务为主营服务方式;三是财富管理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四是为财富管理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在此种模式中,美欧各地的财富管理中心各具特色。一个财富管理中心往往是商业、旅游、会展等中心,是国际、国内大企业总部的聚集区,并在基金管理及衍生品交易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与竞争力,从而为财富管理中心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瑞士模式亦称小国模式,卢森堡、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属于此类模式。主要特点为:一是以私人银行为主导力量;二是以离岸业务为主营服务方式;三是财富管理市场面向全球;四是以贵族、皇室及各类富裕人士为服务对象。这些特点与此类国家的历史及内在市场容量有密切的关联。在此类模式中,瑞士的苏黎世和日内瓦作为传统型财富管理中心,具有深厚的财富管理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以私人银行为代表的财富管理机构致力于提供专业、细致、私密的高端服务,已成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主要典范。作为新兴财富管理中心的新加坡和香港,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明确的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也对汇集全球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群岛模式亦称离岸金融中心,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和列支敦群岛等即属此类。其主要特点在于它们相对于瑞士是更为优越的离岸中心。值得注意的是,群岛作为财富管理中心,主要是起到注册而非运营的功能,这一点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效仿的。
(二)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国际借鉴。各个财富管理中心的侧重点和发展特色虽各不相同,但却表现出财富管理中心确立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共同特征:一是经济水平发达,能为财富管理提供充足的财富资源;二是机构相对聚集,云集了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财富管理机构,涵盖了私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个领域;三是环境成熟良好,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序的商业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四是服务功能健全,拥有良好的城市政务服务和法制环境,政府对财富管理发展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五是监管体制科学,建立了适合财富管理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六是人才济济,各类财富管理人才汇集,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财富管理高端人才。这些基础要素共同造就了适合财富管理发展的城市品质,这也是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应当关注并大力完善的方面。
1、独特的区位和品牌优势。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青岛作为沿海城市,同时又是山东省的区域经济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发展的重任自然落到了青岛。在2009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中,青岛被规划为蓝色经济核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bd半岛体育,具有发展财富管理中心的区位优势。青岛也是全国最早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存在“海尔”、“海信”、“青啤”等大量全国知名品牌,这也将成为青岛建设财富管理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和基础。
2、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优势。近年来,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青岛在主要指标中一直位居前十。这不仅体现出青岛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体现出了青岛在发展财富管理中心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随着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与经济总量也在迅速攀升。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心,青岛市具有较强的经济活力、竞争力与开放程度,曾被评为“全国十大经济中心城市”和“全国最具活力城市”,这不仅能够促进青岛市的经济进步,也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头作用,更为拥有较高资产和房产的个人与社会群体聚集奠定了一定基础。《201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青岛的富翁人群中超过十亿的有50人、过亿的有880人(占山东的46.5%),过千万的有12,500人(占山东的35.7%以上)。
3、相对的环境优势。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富裕人士向安全、宜居的城市转移,这也为青岛建设财富管理中心提供了后发优势。作为中国宜居之都的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属于温带气候,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海优美、环境整洁。青岛还先后获得过联合国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具有建立财富管理中心的环境条件。
4、潜在先行试点比较优势。一般来讲,我国在推进金融改革之前,都会选择部分城市作为先行试点。温州、泉州作为部级金融改革试验区都没有选择财富管理的定位,唯有青岛先行先试财富管理综合改革,并已获得国务院审批。财富管理作为国内新兴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在发展环境、配套服务、市场开拓、培育金融意识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法制环境、安全保障、税收优惠、征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革创新。选择在青岛进行我国财富管理试点,既可以充分发挥青岛独特的资源优势,又可以避免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试点,产生较大影响面和波及面,对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富管理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1、财富管理人才队伍薄弱。近年来,个人理财经理队伍成长迅速,但整体素质远不能满足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多仍停留在投资管理、产品销售等层面,很少能真正从财富规划角度真正与客户进行沟通,提供有价值的财富管理服务。财富管理队伍需要系统进行培训,需要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需要逐步充实私人投资业务、房地产业务、保险业务、节税业务等专业知识的专家级客户经理。真正为高端客户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一站式理财规划和投资咨询服务,不断完善个人高端客户服务内容。
2、定制化服务仍需完善。财富管理业务目前仍以产品为中心,处于狭义的产品销售和投资管理阶段,以向客户推销产品为主,还没有实现财富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缺少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定制化服务,还不能满足客户包括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保险保障、税务筹划、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等在内的整体财务需求。
3、市场竞争严重同质化。首先产品上受限于监管,同质化严重,结构缺乏创新。理财产品无论是期限安排、目标群体锁定、还是产品结构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增值服务上,也集中在几个方面,客户体验没有创新,缺少个性化服务。
4、金融投资工具匮乏。财富管理所依托的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备、不成熟。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等尚未完成的背景下,金融投资工具匮乏,业务创新空间受限;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在制度设计、监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并没有完全反映市场的发展,存在很多系统性风险。
5、财富管理意识尚需培养。国内高净值人群大多是财富迅速积累的富一代,或者是富一代向富二代转移的阶段,刚刚经历创富阶段,对财富管理的意识并不是很成熟,对风险、收益的认识也不全面,而目前财富管理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普遍存在着刚性对付的问题,极大地误导了市场,投资者的容忍度变得越来越低。
(一)提升财富管理软实力,形成全国财富管理人才高地。青岛市政府应支持建立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人才交流市场,放宽国际猎头公司在青岛的经营限制。通过这一人才交流市场,有效传递财富管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促进财富管理人才的流动。而国外猎头公司的进入,可以将它们原本的业务关系延伸到青岛,促使高端财富管理人才进入青岛。同时,也可以和国外知名学府开展合作交流计划。通过内部考核机制,选择在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中有发展潜力的金融干部,输送到国外著名学府培训,一方面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在国际财富管理领域的人脉关系,为拓展青岛的国际财富管理业务奠定良好基础。
1、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市场。青岛应围绕财富管理市场,完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研究设立住宅储蓄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积极开展汽车、旅游等消费金融业务。结合青岛国资国企改革的特点,推进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创新,稳步发展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消费金融业务为基础的证券化金融产品。
2、充分开发保险市场。青岛市还应当把握财富管理多元化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发挥保险在完善财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拓企业年金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稳步扩大投资领域和投资规模。
3、错位发展艺术品投资市场。金融海啸以来,艺术品与收藏品的管理已发展成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重要内容,在青岛建立特色艺术品投资市场是建立财富管理中心必不可缺的部分。针对国内艺术财富市场的激烈竞争,青岛可以借鉴美国新墨西哥州,集聚多元文化,并以现当代艺术品为主要对象,大力发展私人博物馆和多元产业文化群,在国内外形成品牌影响力。
(三)夯实软件环境,健全财富管理法制环境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机制试点,在更广阔领域开展金融产品备案发行制度试点,探索引入金融产品上市试运行机制。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不断优化青岛金融法制环境,积极发挥仲裁员在化解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完善财富管理审判庭职能。监管机构应完善相关金融产品的政策法规,明确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解决政策法规之间的矛盾对立,例如明确保险在避债避税方面的作用,对信托产品予以规范,明确信托产品的风险与功能,从法律角度为财富管理从业人员进行资产配置提供依据。机构准入上,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基金、信托、第三方理财的本地化研发和服务的培育,引入国际化的财富管理机构,提高财富管理的行业发展的氛围;业务开展上,出台业务发展的标准化指导办法,提高行业业务开展的规范化,对不正当竞争、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给予行业惩罚,促进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良性竞争;监管规范上,出台客户保密法和财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建立本地行业协会,定期举办财富管理行业年会,对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行交流,对违反行业规范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通报。
(四)提升财富管理机构聚集度,以私人银行为突破点。财富管理是综合利用高端金融资源的领域,而私人银行则是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核心业务。青岛应首先建立专门的私人银行集聚区域,有重点地吸引国内外著名私人银行在青岛设立机构形成合力,并以此为突破口,为整个财富管理中心的建立铺下基石,这也是青岛建立财富管理中心的首要目标。在建立私人银行集聚区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优化财富管理聚集区功能布局,构建层级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的财富管理集聚区空间体系。
基于对广东构建珠三角财富管理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构建珠三角财富管理中心已具备成熟条件,广州、深圳及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应分别建立以银行、信托为主的私人银行,以私募股权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为主和以离岸金融资产管理为主的财富管理中心。
财富管理是近年来国际上各金融机构争相发展的新兴业务,也是金融服务行业最具盈利能力的领域之一。全球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欧洲模式,以信托文化为基础,以家庭资产的安全、保值和代际传承为主要目标,财产保全、继承、避税和养老金规划是财富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二种是北美模式,以投资银行、家庭办公室和独立咨询顾问提供投顾服务为主,主动追求财富增值。第三种是亚洲模式,主要以离岸业务为主,通过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全球时区区位优势和税收优势,吸引亚洲和具有全球视角和资产配置偏好的欧美私人资产(马珂,2014:19-22)。这三种模式形成了典型的专业化的财富管理中心,即以私人银行为主的瑞士,以全球金融资产管理为主的波士顿,以离岸资产管理为主的新加坡和香港(陈彤,2012:94-98)。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财富不断积累,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近10年来,我国已有超过20个大中型城市先后纷纷提出了发展成为国际、国家或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与具体措施,而有金融中心功能规划或设想的各类城市更在200个左右(胡安其、胡日东,2012:37-42)。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建设符合广东珠三角经济和金融发展特色的财富管理中心,是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金融中心之间的竞合关系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其经济发展速度及金融创新程度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特别是近年来财富的急剧增长和快速聚集为广东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有利契机。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广东省做出了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战略举措,并明确提出广东要打造珠三角的财富管理中心。
(一)必要性分析第一,建立珠三角财富管理中心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财富管理有利于改变以往单纯追求GDP、税收和贸易顺差等指标增长的思维惯性,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使国民财富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并实现增值(陆磊,2009:9-14)。同时,与转变中的经济紧密联系的财富管理方式会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升级。第二,建立珠三角财富管理中心是促进国民财富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建立珠三角财富管理中心将该地区的财富管理业务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有利于提高区域财富的整体配置效率,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水平与居民财富的增长相协调。第三,建立珠三角财富管理中心是促进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仍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国外的实践证明,专业的财富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
(二)可行性分析珠三角地区发展区域性的财富管理业务目前在区位交通、政府政策、金融发展基础、富裕阶层财富积累与理财意识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条件。1.便利的区位交通。从区位交通来看,珠三角毗邻港澳和东南亚,交通发达,有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港口众多,与港澳形成的大珠三角是我国交通最发达的区域。珠三角与港澳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与港澳的服务贸易发展及吸纳海外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2.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广东省颁布许多关于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和珠三角金融改革的政策,力促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珠三角地区要借力于广东金融改革开放措施,全力打造“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加紧促进粤港澳紧密合作。3.强大的金融发展基础。从金融发展基础条件来看,珠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是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有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1/8。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14年,广东的GDP总量已经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广州、深圳GDP高达1.6万亿,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2014年,广东省内人均GDP也已突破1万美元,这意味着珠三角的财富水平已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的标准。4.较高的金融基金聚集度。从金融机构聚集程度来看,2014年全省金融业总资产已达到19万亿元左右,并预期2015年将达20万亿①。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银行和信托公司聚集地,以及以深圳为中心的私募股权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聚集地。并且当前各大银行加快了在广州、深圳等华南核心城市设立私人银行的步伐,期冀在珠三角这个财富领地中占据先机。金融机构在珠三角富裕地区的聚集为珠三角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服务高净值客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5.较强的理财意识。股票和房产是广东省富裕阶层最偏好的投资产品;其次是基金、银行理财产品、黄金、外汇等。个人资产规模在300万至600万的人群倾向于将资金投放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个人资产规模在60万至300万的人群则更倾向于将资金投放于股票和银行理财产品。与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调查结果相比,广东省富裕阶层选用理财机构的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使用证券公司理财服务的人数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的消费者偏向选用国内资产构建投资组合。这些现象反映了广东的机构理财服务还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综上所述,构建珠三角财富管理中心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大势所趋,同时也具备了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基础。结合珠三角金融改革与粤港澳金融一体化的政策优势,挖掘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不仅有利于国民财富的增长,还能促进当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稳定增长。
(一)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金融中心的理论主要分为金融中心的形成理论和金融中心的建设理论。关于金融中心的形成,Kindleberg(1974)认为,金融市场组织中的规模经济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不断吸引新的金融资源聚集于该区域,从而导致金融空间集聚规模进一步增大。Kaufman(2001)指出金融中心的兴起与衰落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些地方作为主要商贸中心、交通枢纽、首都和中央银行总部所在地点的地位变迁以及战争的影响有关。而杨长江(2011)认为政府在创立启动机制、强化良性循环、退出低效“闭锁”等方面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金融中心的建设也是相关文献关注的一个重点,金融中心最主要的发展模式是需求反应、供给引导两种模式(孙工声,2008:3-8)。金融中心实质为“钱才”的集聚,我国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把握金融资源集聚的关键环节,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钱”、“才”等金融资源集聚(魏佳臻、张建森,2011:23-26)。金融中心建设应当综合分析城市区位、金融集聚现状以及制度供给情况并本着合作、共赢的思路来推进(王保庆、李忠民,2012:63-66)。结合上述相关理论可知,金融中心形成的需求反应模式是一种自然渐进的模式,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财富增长使得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当地财富管理水平快速发展。而供给引导模式是一种政府引致的模式,指的是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程度不足以形成金融中心,但政府利用一定的契机,并结合当地的地理和产业优势发展金融业。此外,还有一种金融集聚模式是以金融的集聚效益为导向形成的金融中心,这种模式一开始的经济水平并不是很高,通常是借助了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睦邻关系巩固了当地的金融实力。根据上述理论可知,目前珠三角地区居民富裕阶层的兴起使得珠三角地区的财富管理需求强烈,这种需求反应将极大地拉动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财富管理中心。在政府引导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指出要全力打造以香港为中心,广州、深圳、澳门为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