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半岛新闻

bd半岛体育高瓴资金割完返场隆基绿能只剩散户哀嚎

2024-05-0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而在光伏板块中,昔日龙头,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601012.SH),可谓充满话题性。

  隆基绿能曾在2021年11月1日达到73.20元(前复权)的股价高点,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元,可谓风光无限。不过此后股价即开始下跌,虽然在2022年上半年有所反弹,但随后一蹶不振。若按今年4月30日18.20元的收盘价来计算,这段时间内,隆基绿能的股价跌幅为73.70%。

  不过,本已“偃旗息鼓”的隆基绿能,最近又重获关注。这一次,把隆基绿能带回聚光灯下的,恰是曾经抛弃它的知名投资机构——高瓴集团。

bd半岛体育高瓴资金割完返场隆基绿能只剩散户哀嚎

  今年4月19日,隆基绿能股东,高瓴集团旗下HHLR管理有限公司(下称“HHLR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由4.98%增至5%。而仅仅几个月前,2023年11月8日,HHLR公司还曾因违规减持隆基绿能股票而受到证监会调查。

  公开信息显示,高瓴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业绩最为优秀的基金之一。HHLR公司则是高瓴旗下独立的美元二级市场投资管理平台,于2007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2012年经证监会批准取得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

  2020年12月19日,高瓴旗下HHLR公司受让隆基绿能股东李春安所持的6%股份。此后,HHLR公司在2021年一季度成为隆基绿能前十大股东,彼时持股比例为5.85%。

  2023年3月21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HHLR公司于当年3月20日将其持有的6448.46万股上市公司股份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出借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0.85%,出借期限为182天。本次权益变动导致HHLR公司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由5.85%减少至5.00%,权益变动完成后,HHLR公司不再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

  2023年8月31日,隆基绿能公布的半年报显示,HHLR公司的持股比例由转融通后的5%下降至4.85%;在10月31日隆基绿能的三季报中,HHLR公司的持股比例由4.85%回升至4.98%。

  2023年11月8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HHLR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通知,因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隆基绿能股票,证监会决定对其调查。

  今年4月19日,隆基绿能披露,HHLR公司增持隆基股票,并承诺在1个月内购回全部立案标的减持股份。公告发布当天,HHLR公司已完成首次购回,共计128.13万股,其在隆基绿能的持股比例也由4.98%增加至5%。

  源媒汇整理了高瓴违规减持前后HHLR公司对隆基绿能的持股比例变化情况,从下表可以看到其中的“猫腻”。

  在转融通之前,HHLR公司持有隆基绿能5.85%的股份;而在股份转融通出借到期后,HHLR公司持有隆基绿能的股份比例理应还是5.85%。但是从隆基绿能的三季报可以看到,HHLR公司的持股比例仅为4.98%。

  这意味着,HHLR公司或利用转融通,将其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并在没有任何公告的情况下,减持了隆基绿能0.87%的股份。

  2022年8月,华谊兄弟(300027.SZ)的大股东腾讯计算机,因被动稀释、大宗交易出售及转融通出借,将其上市公司持股比例降至4.99%;到了当年年底,腾讯计算机的持股比例仅为1%;而到了2023年华谊兄弟发布中报时,腾讯计算机已经退出十大股东席位。

  此外,还有长亮科技(300348.SZ)、果麦文化(301052.SZ)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此前都有类似的操作。

  不过,此次高瓴集团对隆基绿能的违规减持,造成的影响太大,可以说是把转融通的漏洞带上了“风口浪尖”。

  监管部门对此亦非常重视,沪深两家交易所分别在2023年11月8日、10日,针对转融通业务修订了系列指南。

  一是参与转融通出借的股份,不能视为已被卖出,仍然算作持股。这意味着,股东不可以通过转融通将持股比例压降至5%以下,进而规避信息披露义务;

  二是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在报告期内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业务的具体情况。此举将进一步提高股东转融通信息透明度,减少了普通投资者的信息差。

  对此,银河证券(601881.SH)表示,市场之所以对转融通工具争议不断,归根到底还是广大中小投资者渴望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易环境。在这个时候,及时纠错、及时填补规则漏洞,可以更好维护股票市场公平合理的交易环境。

  而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HHLR公司表示,自收到证监会的立案通知书以来,积极配合调查工作。根据监管精神,承诺主动以自筹资金继续增持隆基绿能股票,若此部分股份购回涉及收益所得将归上市公司所有。

  有业内人士对源媒汇表示,要求违规减持的上市公司股东购回股份并补缴差价,是较为合理的处罚方式。责令购回具有处置速度快,及时纠正、矫正,违规者无法占到任何便宜,上市公司增厚权益,兼顾防范绕道减持bd半岛体育等效果,是对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创新运用。

  还有市场人士认为,涉及的收益所得归还给上市公司无可厚非,但是普通投资者在承担了大股东违规减持带来的股价下跌的同时,却不能参与分配涉及到的收益所得,是否有失公允?

  一位持有隆基绿能股票的股民在股吧的质问,或许能代表广大投资者的心声:“那我们散户的钱呢?就这样没了?”

  2018年9月中旬,隆基绿能的股价还在4.5元(前复权)左右徘徊,但是随后便开启了一轮“史诗级”上涨。至2021年11月1日触及73.20元(前复权)高点,三年多的时间里,隆基绿能的股价涨幅为1477.56%,约为15倍。而同期光伏板块的涨幅为98.23%,大盘的涨幅为31.93%。

  股价的上涨离不开资金的推动。而市场上拥有大资金的机构,无疑是隆基绿能这一轮上涨的重要推手。

  源媒汇通过东方财富(300059.SZ)数据,梳理了2018年上半年(本轮上涨启动前)至2021年年底这段时间(本轮上涨到顶后),持仓隆基绿能的机构数量及持仓比例情况。

  通过数据可见,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持有隆基绿能的机构数量从400家增加到了1795家,机构的持仓比例也从30.53%增加到了40.65%。这说明看好隆基绿能的机构越来越多,买入的股票也越来越多。

  在机构的大资金推动下,隆基绿能的股价快速攀升,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普通投资者“跑步入场”。

  2018年6月,持仓隆基绿能的股东户数为78343;到了2021年12月,持仓股东户数达到577381。七倍多的涨幅,也从侧面说明了普通投资者对隆基绿能的追捧。

  隆基绿能方面曾表示,股价的上涨和公司业绩的增长是分不开的。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28.97亿元、545.83亿元和809.3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9.62%、65.92%和48.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80亿元、85.52亿元和90.8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6.40%、61.99%和6.bd半岛体育24%。

  隆基绿能业绩持续增长,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司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二是公司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和组件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带来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稳步增长;三是公司深化产品战略,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品质,并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新产品和技术储备充足。

  除了业绩支撑以外,光伏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各路资金竞逐隆基绿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全球能源转型是必然趋势。发电是当今与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占能源相关排放总量的30%以上。而在电力生产方式清洁化趋势加速下,净零排放情景中,可再生能源对电力脱碳的贡献最大,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将引领该趋势的增长。

  其次,应用场景多元化将助力光伏发电逐步发展成为主力电源。光伏作为零碳能源的代表,可通过技术驱动和行业融合,实现多元化场景的应用和传统能源转型。比如未来可能出现的光伏制氢、光伏建筑一体化产生的绿色建筑、光伏+电动汽车+储能的产业融合、光伏+通信的场景结合等。

  而为了适应上述场景中的各种需求,光伏产品供给将呈现出多样性、便利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因此行业想象空间巨大。

  不过,没有哪个行业可以永远高速发展。而一旦某个行业出现拐点,准备调头向下,相关投资机构的“嗅觉”总是格外灵敏。如前文所言,股价的上涨离不开资金的推动,同样,股价的下跌也是因为资金的离场。

  2021年11月1日,隆基绿能的股价触达73.20元高点(前复权)后,虽然在2022年上半年有过三个月的反弹,但是后续便一路下跌。截至今年4月30日收盘,两年半时间里,隆基绿能的跌幅为73.70%。同期光伏板块的跌幅为45.96%,大盘的跌幅为12.47%。

  2021年年底到2023年年底这两年间,持仓隆基绿能的机构数量曾超过2100家,但到了2023年年底,只剩下632家;同时,这些机构的持仓比例也从峰值的42.86%,降至仅剩7.61%。

  然而,有意思的是bd半岛体育,上述时间段,虽然机构在疯狂减持,散户却在不断涌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29日,持有隆基绿能的股东户数约为96万名,相比2021年12月底的57.74万名,增加了约66%。

  隆基绿能的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组件及电池、硅片及硅棒这两项,约占公司总营收的95%。但是相关产品的价格却是一跌再跌。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2月,硅料价格、硅片价格、电池片价格和组件价格分别降至6.02万元/吨、2.10元/片、0.38元/瓦和1.00元/瓦,较2023年年初降幅分别为80%、58%、60%和45%。市场价格逼近部分企业成本线年第二季度低点,硅片、电池及组件价格已创新低。

  2022年和2023年,超两万亿元的巨量资本涌入光伏产业,使得行业各环节的产能扩张达2-3倍。隆基绿能、晶科能源(688223.SH)、通威股份(600438.SH)、阳光电源(300274.SZ)等主要光伏龙头企业持续扩产,不少地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光储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在全球的本土化生产导向和高额补贴的双重刺激下,光伏产能不断扩大。

  隆基绿能今年4月29日晚发布的财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74亿元,同比下降37.59%;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164.61%。造成业绩下滑的原因,隆基绿能方面表示:主要是受产品价格下降与技术迭代影响。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光伏行业发展过快、过热,产业链各环节持续快速扩张,终端需求短期内却难有大幅跃升,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趋势难改。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光伏产业的需求还在持续上升,甚至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应用场景,当前情况下用‘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来形容当下的现状更为贴切。”

搜索